来源: 李秉贵问答网
2024-05-24 05:22:07

田墩镇农机助春耕


本报讯 程晓丽 记者吴淑兰报道: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关键时期,走进广信区田墩镇七峰村,循着“轰隆隆”的响声望去,只见一农民正开着机械车在田地里忙碌,而在广信区龙博农业水稻育秧的大棚里,一茬茬禾苗冒出了绿芽,田间地头处处呈现出一幅绿色生态的春耕画卷。

“选择大棚育秧,可以避开早春不良的气候影响和虫害鸟害,育秧成本低、秧苗质量好、节约人力,时间管理可控制。三月育苗,四月初就可以机械插秧,今年早稻预计种植1100亩。”种植大户王龙说。

为了做好春耕,七峰村“两委”积极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确保农田不抛荒,督促做好播种插秧,修复村内沟渠保障田间灌溉用水,有效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在田墩镇双源村的一处水田里,一辆耕田机迎面而来,激起层层“波纹”,沉睡了一个冬天的泥土被大片翻过来。据了解,双源村总共有三四百亩田地,从育苗、耕田、收割、烘干都是机械化操作,工作效率高又节省人力。

进入3月,田墩镇广泛宣传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推广农机先进设备,目前已有耕耘机、插秧机、播种机、脱粒机、收割机等机械设备90余台,机械化率达96%以上。


大爱无疆 救死扶伤

  钱雪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ami,ami(阿蜜),法语的意思就是朋友。”时至今日,行医16年的王望国,印象中最感动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在他和同事援非期满回国之际,当地的非洲人紧握他们的手,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

  王望国是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2017年11月,他参加中国(江西)第13批援非乍得医疗队。乍得是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高发地。医疗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身为队里的感染科医师,肩负着传染病科普、预防和临床治疗工作的重任。他不敢懈怠,在负责患者日常的诊断和治疗之余,还积极参与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当地的气温常年在30多摄氏度,蚊子纷飞,不少居民因为被带有疟疾等传染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会患疟疾病。每当给当地居民送医送药,或是成功治疗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后,对方总会说ami,ami,这让我们感到很骄傲,很幸福!”身材不高的王望国说,当地经济条件落后,环境艰苦,自己每天也要竭力防蚊虫叮咬,不管天气多热,即使停电的时候,也要挂着蚊帐睡觉。同时,当地一年有3个月是沙尘暴天气。在沙尘暴肆虐的日子里,工作的地方、睡觉的地方,就是一条门缝也得死死堵住,否则半天时间沙尘就会铺满办公桌。“援非的日子生活虽然很苦,但精神上很富足,每当当地居民听我说来自于中国,他们就竖着大拇指点赞:中国是大国,中国人很有爱心,每年都有医生来给他们送药品、看病。远在他乡,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日,提起援非往事,王望国既历历在目又甚感自豪。

  援非归国后,王望国积极参加呼吸与危重症专科规范化医师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培训期间,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培训组建了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团队。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近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江西“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名单,王望国榜上有名。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望国很谦虚,他说这份荣誉也属于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每一位同事,三年抗疫,他们付出太多,每一位都有着不一样的抗疫故事。同时,这份奖励也有爱人的功劳,记得有一次,在他援非的时间里,爱人开车时被撞了,爱人打电话给他,因为时差,正在睡觉的王望国半天没有接到爱人的电话。“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几岁的孩子,生活中遇到棘手的事情,自己帮不上一点忙,作为丈夫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满脸真诚的王望国深感愧疚。在同一个医院从事B超工作的王望国妻子苏红慧则说:“毫无条件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只要丈夫履行好一个医生的职责和使命,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治疗感染病的医生不仅要有十分的共情,时时刻刻‘痛着患者的痛’,更要有百倍的严谨,尽力杜绝每一个细微的传染盲点。行医和传医路上虽会碰到困难,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将扎实的医术作为‘底气’,才能够帮助他人。未来我依然会坚守并奋斗于此。”王望国如是说。

民呼我应,良性互动促善治

  “专门的征集令”,你听过吗?谈到社区工作,上海徐汇区徐家汇街道党工委书记万小岚打开了话匣子。“我们有人民建议的大信箱,去年做的项目满不满意,今年要做什么,明年想做啥,都可以通过征集令来反馈。”面向群众的征集令,是集聚众智的渠道,也是推动治理的抓手。

  基层治理直接面对群众多元诉求,怎么鼓励群众表达、积极参与,很考验治理智慧。从实践来看,一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往往涉及面广,如果沟通不畅、反馈不好,政策落实的效果就容易打折扣。了解好、掌握清群众的利益诉求,反映好、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才能促进基层善治。

  畅通渠道,有助于提高回应能力、解题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群众的意见建议,是宝贵的治理参考,必须予以重视并进行有效回应。采访中,有干部分享了一个故事:一名10多岁的孩子,提出“我家所在的小区公共空间少,家对门的创意园区环境好,但到了周末和晚上就关门”,由此建议“错时共享公共空间”。这一好点子引起有关部门重视,推动了不少公共空间的有序开放。开门问策、集思广益,就要打通各种渠道、丰富内容形式、吸引各类人群,不断提高基层治理的群众参与度。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是基层治理的“必答题”。这个“应”,要有“怎么看”的态度,更要有“怎么办”的行动。现实中,群众难办事项往往牵涉多部门、多层级。不同部门,目标侧重不同、难处各异,如何有效形成合力?采访中,一名基层干部的回答很有启发:“关键是转观念,各部门提出建议,互相帮助改进。”提升治理效能、为民办实事,尤需胸怀大局、强化协同,增强服务主动性和补位意识,形成破解难题的“实干联合体”。政府的回应速度不断加快、回应方式不断优化,就能为推动问题解决提供有力支撑。让有温度的建议与有力度的方案同频共振,方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基层治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才能更好了解社情民意,以新方法破解新问题,用新思路带动新发展。群众愿提议、干部善建议、部门能协同、政策好落地,方能构成一种良性互动。这也启示我们,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既要坚持眼睛向下,善于倾听、从善如流,拓宽群众反映利益诉求的渠道,更要善于携手共进,上下同心、协同发力,勇于尝试、大胆突破,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当前,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正在深入开展。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才能让主题教育深入人心、打动人心、激励人心。

  “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能像LED灯有亮度没温度,要像白炽灯有亮度有温度。”上海一名干部的形象比喻,道出了奋斗为民的价值底色。让基层治理葆有亮度和温度,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应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追求。

  (李洪兴)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