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赵德茂问答网
2024-05-25 17:09:25

“江西好人”!“中国好人”候选人,请大家为他加油点赞

点赞方法 好人事迹

 

  

 

 

信诺——“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他饿着”

  陈怀林的弟弟陈怀荣自小患有血管瘤,因其左眼上方血管瘤牵动经脉较多,治疗难度大,家里条件又有限,一直都没能得到很好的医治。现如今,陈怀荣的眼睛几乎看不见,只能由陈怀林和家人帮忙照顾。他们的父亲在陈怀林还是15岁的时候就去世了,父亲去世之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儿子陈怀荣,他嘱咐陈怀林,要照顾好弟弟。

  “虽然我给不了弟弟非常好的生活,但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他饿着。” 陈怀林流着泪让父亲放心,并承诺会照顾好弟弟。因为这句承诺,陈怀林对弟弟陈怀荣一照顾就是57年。

  坚守——“多亏我哥一家,不然我活不到现在”

  陈怀林老实本分、为人友善,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时,上门说亲的人也不少,但了解完他家的情况,得知他还带个残疾弟弟,就打起了退堂鼓。这一拖,就拖到了30多岁,直到陈怀林遇到了善良的张荷英,她不仅不嫌弃陈怀林的家庭,还主动帮忙照顾陈怀荣。

  就这样,陈怀林夫妻俩一同挑起家庭的重担,一边种田,一边拉扯两个孩子、照顾弟弟。一家人生活虽然过得拮据,但也其乐融融。陈怀林夫妻心里清楚,残疾的弟弟更需要亲人的关心和尊重,生活上,他们已经形成一种默契,默默关心弟弟,让弟弟的生活有了依靠。57年来,陈怀林夫妇不仅悉心照顾弟弟,还相濡以沫,与邻里和睦相处。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弟弟的身体状况也比较稳定。“多亏了我哥一家,不然我活不到现在。”陈怀荣动情地说。

 

点点微光汇星河 ——走进江西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缺兵少粮、技术瓶颈、资金掣肘……这是江西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汤兆胜的创业苦旅,也是这十年的蛰伏,成就了光电技术今天的“黑马”。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上饶经开区的江西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无尘车间,正中摆放着的一台精密仪器发出阵阵轰鸣声,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镀膜生产设备。”汤兆胜的脸上流露出几分自豪,“从2006年开始,经过近10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突破技术瓶颈,做到全流程独立自主生产。”

  为何要坚持自主研发?汤兆胜回忆起了自己的经历。早在2003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汤兆胜深感我国滤光片在高端领域的技术受制于人,于是就有了回国突破技术瓶颈的想法。“高端技术起步得越晚,将来发展吃的苦就越多。”

  “突破技术瓶颈”这六个字,汤兆胜说得轻描淡写,但其中却承载了许多不能承受之重。团队太小,缺乏顶尖人才加盟;类别太细,政策扶持力度小;周期太长,技术突破遥遥无期;研究太久,投资方理念不合撤资……多少拼搏的汗水与辛酸的眼泪化在了如今的云淡风轻里。

  2006年,公司从上海搬到上饶,只有一半的技术人才来了。“这些人里又有一半因为离家太远,不到3个月就走了。”提及当初的窘状,汤兆胜坦言,“我们只好重新招人,重新培训,一切从零开始。”那段时间,受各种因素影响,兆九光电的生产车间报废了大量残次品,几个月都无法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营业额腰斩,客源大量流失,在这样的困境下,汤兆胜顶着极大的压力带领团队一点点步入正轨。从2018年开始,兆九光电的年产品总销售额稳定维持着每年10%到20%的上涨幅度,产值由800万元逐步增长到2000万元,已经超过了原上海公司。

  十年间,汤兆胜带领团队坚定前行,点点微光终于汇成了一片“星河”。“奋斗,就是一天比一天难,但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一天比一天容易,但一年比一年难。”汤兆胜表示,这就是他们企业的核心精神。

  如今的兆九光电已发展成为了一家专业生产高性能光学滤光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人脸识别、无人机、自动化控制、医疗诊断等领域,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德国、英国、南非等国家。

  兆九光电逐步脱离困境,离不开上饶经开区帮助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经开区的挂点服务小组一直关注着企业的发展,及时走访企业,了解困难,经开区聚集的大量光学上下游企业,为兆九光电加快发展提供了平台。汤兆胜介绍,其公司生产的高端滤光片可以用于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需要使用的医疗仪器中很重要的一个零件就是镀膜滤光片,如果完全从国外进口生产该滤光片的仪器,每台机器及其配件加起来超过1万元人民币,但从兆九购买,却只要十分之一的价格。说到激动处,汤兆胜眼里泛起点点泪光:“能为行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就是我做研发的初心。” 

  谈起对未来的展望,汤兆胜信心满满:“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创新进取,心无旁骛做研发、抓生产是我们不变的坚守,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是我们不变的追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内新光电主流赛道上将有兆九的一席之地。”

“生意越来越好,收入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广信区清水乡集镇的清水老街于2022年10月1日正式开街,当时是人山人海。如今已经过去半年的时光,人气如何?5月8日,记者前往实地一探究竟。

  当记者走在街口,就看见一位50多岁的大妈,边在店门口忙活,边微笑着说:“欢迎来旅游,请品尝油炸粿,5元4个,物美又价廉。”记者走近一看,大妈正在用一双特制的筷子,在锅里不断翻着油炸粿。大妈告诉记者,她是本地人,以前在信州区的一家超市做导购员,自家在老街上的老宅被政府修缮后,于去年10月1日迎来八方客。“老宅改装成饭店,去年国庆开业期间,每天都是宾朋满座,营业额都过5000元。现在的人气虽然没有开业的时候旺,但是,遇上周末或是节假日,生意更兴隆,尤其是自己动手制作的小吃,吸引了不少游客品尝。感谢政府打造了老街,让我们日子越过越好。”爽朗的大妈说着,脸上笑开了花。

  记者看到800米长的老街,处处是景。麻石板铺就的街道,仿古石床支撑起的宽檐翘角的赣派建筑,古色古香的店招门楣,复古创意的广告壁画……老街上有特色小吃豆腐、清水凉粉、米粉、麻糍粿,纯正的茶油、菜油,竹艺、木艺、铁艺、土法酿酒等传统手工作坊,咖啡店、甜品店……各个商铺风格迥异、别具特色。

  铁匠铺里,卢师傅有节奏地敲打着烧得通红的铁料,这一传统打铁技艺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卢师傅告诉记者,他是本地人,以铁匠手艺养家糊口已经30多年了。“本以为要下岗了,没想到政府打造了老街这个景点后,我的生意又红火起来,一年的纯收入过6万元,你看,这批撬铁棍就是一个来旅游的游客,看到我的手艺后预订的。”记者看到地上有打好的撬铁棍,也有半成品的,而卢师傅的设备既有老式的铁锤、铁盾等,又有新式的设备,如空气锤、打孔机以及新型感应加热电源。“如今的打铁匠,只有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才能打造出漂亮的工具,这也契合了政府提倡的让老街既保有原生态的文化气息,又具有新生代的时代印记。”

  在老街一家名为“美丽约会”的饰品店,记者看到今年35岁的店主周美芳正在直播卖货。 “店铺开张后,我与时俱进地开辟线上销售渠道。因为店面是自家的,不用交租金,自己同时兼做员工,节省了成本,因此店里的商品物美价廉。随着老街的名气越来越大,生意越来越好。每月除去成本,可赚七八千元,真是感谢政府给我带来的商机。”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灵山脚下,一条既充满“泥土味”又饱含“时代感”的古街给清水乡的人民创造了更加美好的生活。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