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黄强辉问答网
2024-05-21 08:28:22

全市组织系统“学思想、铸忠诚、强本领, 争当新时代组工标兵”大比武活动举行

  本报讯 12月9日,全市组织系统“学思想、铸忠诚、强本领,争当新时代组工标兵”大比武活动在市委党校举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任海斌出席并致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江怡出席。

  任海斌在致辞中表示,开展大比武活动,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是扎实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推动以学增智、提升专业素养、锻造过硬本领的生动实践,是认真落实全国、全省、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推动新时代上饶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参赛选手要奋勇争先、精诚协作,比出绝对忠诚、比出过硬本领、比出优良作风、比出良好形象。全市组工干部要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发扬“安专迷”精神,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臻于至善,争创新时代组织部门“第一等的工作”。

  来自12个县(市、区)和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的16支代表队同台竞技、互相切磋,经过2场预赛、1场决赛,最终产生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5个。(舒自辉)

上饶:多举措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本报记者 郑欢

  “我老伴去世以后,子女跟我约定:每人每年支付1000元赡养费。可是,老大和老三既不常来看我,也不按约定给付赡养费。你们可以帮帮我吗?”日前,现年80岁的广丰区排山镇下余村村民余某向村里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相关人员咨询有关法律援助事宜。广丰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详情后,上门为老人办理了相关手续,并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如今,余某的子女正按期履行赡养义务。

  余某的“老有所养”得以实现,得益于我市全面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到身边”“顺民意”。当前,便利、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正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更多困难群众就近就能获得法律援助。

 

  建“站”设“室”  让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谢谢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不久前,广信区枫岭头镇长塘村村民徐某某的丈夫,将一面绣有“无私援助百姓,捍卫法律尊严”的锦旗送到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向该中心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2021年7月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说起。当月31日上午10时许,徐某某搭乘丈夫的二轮电动车,正常骑行至广信区武夷山北大道时,被巫某某驾驶的小汽车碰撞倒地。经诊断,徐某某右桡骨小头骨折、右手第2近节指骨骨折、右手拇指远节指骨撕脱性骨折等。住院治疗78天,花费相关医疗费用44000余元,而肇事方只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这让徐某某一家一筹莫展。2021年12月,在村居法律援助联络员的帮助下,徐某某的丈夫向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了相关法律援助申请材料。该中心详细了解了徐某某的情况:农村低保户、精神贰级残疾人,是应被援助的重点对象。于是,立即指派办案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张美华承办此案。接受指派后,张美华第一时间约见徐某某的家属了解案情,并多次奔波于人民法院、保险公司等单位查找依据、核算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帮助立案。最终,经过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由保险公司及巫某某赔偿徐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69189元。拿到款项时,徐某某的丈夫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家门口还有免费的代理律师帮我们维权,太谢谢法律援助中心了。”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类似这样的法律援助工作每天都在我们的站点发生。”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徐新华介绍,为了让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就近获取优质法律服务,近年来,他们大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并将法律援助服务阵地延伸至农村一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援助。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成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700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推进结对帮建  更好满足群众法律援助需求

  “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我们还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各站点对接,破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难题。”采访中,徐新华介绍,他们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探索建立了“站所对接”帮建机制:各县(市、区)推动本地优秀律师事务所与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工作优势互补、专项活动共创”的帮建关系。每家律所指派数名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通过面对面、视频等方式解答群众相关法律咨询问题,倾听群众诉求,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律所每年组织律师到结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普法讲座、法治宣传、“法律明白人”培养授课等活动;积极参与化解乡、村两级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迄今为止,12个县(市、区)已建立法律顾问团,211个乡镇、2239个村(居)委会配备法律顾问。

  徐新华表示,在结对帮建过程中,他们还组织全市264名优秀党员律师,成立了21支上饶律师“志敏先锋”公益法律服务队,深入全市各村(居)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主动当好乡村邻里解答法律疑问当好咨询员、化解邻里纠纷当好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当好宣传员、农村“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员,切实让困难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有什么法律问题不用跑城里,村里就能获得专业地法律帮助。”走访中,不少困难群众表示,帮建机制下,他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面对面”的法律援助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  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法律援助工作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众可以平等享有获得法律服务的机会,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徐新华表示,看似普通的法律问题,却都是群众心里“天大的事”,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当前,他们还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

  “我们充分利用实体、热线、网络这三大平台。组建了上饶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团队,由专业律师接听热线,实行365天工作制。同时,积极推广运用远程视频法律服务,为办事群众随时获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徐新华说,同时,他们还开辟了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22日,全市共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141666件,其中实体平台123528件,热线平台18022件,网络平台116件,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981件。“下一步,我们将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公信力。采取培训上岗、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徐新华表示。

德兴窗帘“一路繁花”

坐落于德兴市西南部,总人口近4万人的黄柏乡,像吴红这样致富不忘家乡的企业家不乏少数。谈及黄柏窗帘行业的蓬勃发展,黄柏乡党委书记董放介绍:“黄柏是农业大乡,资源较为匮乏,从上世纪90年代起,黄柏第一批弄潮儿外出打工谋生,先是从窗帘学徒干起,凭借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营的劲头,逐渐开始自己独立经营,并以亲帮亲、邻帮邻、朋帮朋这样最质朴的方式,不断带动更多的德兴人投身窗帘行业。”如今,德兴窗帘已享誉全国,现在的德兴窗帘从业人员超3万人,生产、经销的窗帘占据全国市场的近60%,创造了超500亿元的年销售收入,成就了“中国遮阳产业之都”之美誉。

同为黄柏乡洋田村人的姜有财也是“窗帘军团”的一员。2021年,姜有财响应家乡发展壮大遮阳产业号召,在德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成德兴品帘纺织有限公司“年产3000万米多用途窗帘布项目”,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良性运营模式,产品在国内销售的基础上也远销国外,营业额过亿元。近年来,姜有财的企业蒸蒸日上,带富了一批乡里乡亲。

“德兴人不仅把窗帘工厂和门店开遍全国,在淘宝、京东等各大网络平台,经营窗帘网店的大部分也都是德兴人,我们做过统计,大概占据了全网90%的份额。”德兴市新联会网络人士分会会长吴燕凯介绍。吴燕凯从事的是窗帘销售行业,2022年11月,他把自己的企业从义乌搬到了德兴,成立了德兴市缇丽丝家居用品有限公司。同时,他还负责德兴数字经济产业园电商直播基地的运营工作。

近年来,德兴市委统战部紧盯市委数字强市战略,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大力实施“同心同德·德商回归”行动,吸引从事窗帘行业的在外企业回归家乡、反哺家乡,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截至目前,该市通过专项行动招引入数字经济产业园的窗帘行业企业有12家,回迁抖音、快手、淘宝、拼多多、京东、唯品会等店铺100余个,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

(胡坤明 张琳娜)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