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谢大海问答网
2024-05-26 00:53:46

人间四月天 餐桌竹笋鲜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四月天,竹笋鲜。数场春雨过后,漫山遍野的小竹笋,争先恐后地探出头,吸纳着春天的雨露阳光,等待着人们去发现。这个时候,骑着电动车、开着小汽车的人们,一拨一拨地去乡野掰笋子。

  在广信区煌固镇丁宅村,这里有着丰富的竹林资源,每到谷雨前后,村民们都要到竹林丛中采摘野生小笋,将野生小竹笋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比如竹笋炒肉、凉拌竹笋、腌制竹笋等。小竹笋在烹饪之前,需要将其焯水,去掉苦涩味。最家常的做法就是做成小笋炒肉丝,带一点辣味,味道鲜香,十分下饭,或者将焯水后的小竹笋撕成细条,加入酱油、醋、蒜末等佐料,做成凉拌竹笋丝,口感非常鲜嫩爽口。 

  4月17日上午,煌固镇的菜市场,不少村民叫卖小竹笋,带壳的3至4元一斤,剥好的7至8元一斤。摊主告诉记者:“早上天未亮,便上山拔小竹笋,现在由于很少有村民上山砍柴,这个时节小竹笋自然也多,两三个小时就能拔几十斤,够吃上好多天。吃不完的便到集市上卖。半天拔,半天卖,能赚个一两百元。”次日,记者在信州区的五三菜场,看到不少摊主在兜售小竹笋,剥好的10元一斤。一位摊主告诉记者,他的家人早上四五点就上山拔,然后赶在8点前送到市场卖,因为当日拔出来的竹笋鲜嫩脆甜,而隔夜的笋就会变老,口感变差。“已经卖了一个多星期了,过几天,待毛竹笋下市,野生的小竹笋会更走俏。一个当季,可以赚个三五千元。”

  竹笋既是美食,又是药膳,绿色生态,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各种微量元素,食用它能够开胃健脾、宽胸利膈、增强机体免疫力。如今,物质生活已大大改善,小竹笋已逐渐成为人们餐桌上的新宠,助推了民众“幸福指数”的提升。

“面子工程”必须下马

 

  当前,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是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现实考题,也是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的重要内容。必须遏制因政绩观错位、权力观扭曲而导致的“面子工程”成为共识。

  一些浮夸作秀、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花样繁多,屡禁不止,群众深恶痛绝。“面子工程”虚耗财力、人力、物力,挤占本该用于民生改善的宝贵资源,甚至使一些地方掏空“家底”,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错失发展良机。“面子工程”还助长浮夸作假、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损害党政形象和公信力,恶化地方政治生态,危害党的执政根基。有的“面子工程”沦为“半拉子工程”“问题工程”,最终丢了面子、毁了形象。

  “面子工程”无视地方客观情况,漠视群众实际需求,危害不容小觑,其根源在于个别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政绩观扭曲错位。有的干部干工作“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热衷于干花活、出风头,沽名钓誉。有的干部喜欢搞花钱多、场面大的“形象工程”,以此作为标榜政绩和仕途攀升的资本。有的干部盲目贪大求快、好大喜功,习惯于“堆盆景”“造光环”,以此彰显自身能力,从而在领导面前赢得“面子”,铺就升迁之路。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搞“面子工程”的实质是政绩观错位和权力滥用,这种干部背离了党性、丢掉了宗旨、抛弃了信念,淡忘了初心使命,触碰了纪律红线,与党中央要求格格不入。

  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性。只有党性坚强、摒弃私心杂念,才能保证政绩观不出偏差。领导干部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强化党性锤炼,坚定理想信念,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胸怀国之大者,多打大算盘、算大账,多做一些功在当代、利在长远、惠及子孙的事情。

  在主题教育中,整治、遏制“面子工程”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查改并重、标本兼治,从源头上杜绝“面子工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切实把树立正确政绩观的要求贯穿到主题教育各项举措中,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把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作为根本政治担当,真正做到重

立秋也有“早”“晚”之分?

  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虽然这个节气名带“秋”字,但立秋只是天文学意义上的秋天来临,并非气象学上的入秋。气候上划分季节主要依据“候平均温度”的变化来定,即当地连续五天的平均温度在22摄氏度以下,才算进入气候意义上的秋季。

  立秋后,热气消散和气温降低都尚需时日,我国很多地方仍处在炎热的夏季之中,有民谚说“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

  7月11日入伏后,已经忍受了一段时日“上蒸下煮”闷热天气的人们,无比渴望着凉爽秋风早一点吹来。对此,我国一些地区民俗把立秋又分为“早立秋”和“晚立秋”。

  具体来说大致有两种不同分法:第一种分法,以农历七月为参照,如果立秋时还没有进入农历七月,那么就称为“早立秋”,反之,若立秋时已进入农历七月,就是“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对应的农历日期为六月二十二,属“早立秋”;第二种分法,以时间点来划分,0点至12点为“早立秋”,12点至24点为“晚立秋”,如此,今年立秋属“早立秋”。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谚语、俗话,如“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早立秋把扇丢,晚立秋热不休”等等。

  由国庆表示,这些民间俗话来自祖祖辈辈口耳相传,虽然有一定道理,却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等,因此,立秋是早是晚,和天气热不热之间没有明显对应关系。

  立秋无论早晚,炎热的气温已到尾声,时节向着“秋意渐起”行进。落叶知秋,岁月迎丰,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让人产生无限憧憬的季节。让我们在“咬秋”“摸秋”“贴秋膘”等民风民俗活动中一起迎接立秋的到来,齐齐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