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赵德茂问答网
2024-05-20 06:34:50

二手交易 让闲置资源“活”起来

  用不上的家电、孩子穿小了的衣服、不适合自己的化妆品、置换下来的旧手机……这些闲置物品,你会如何处理?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消费意识的转变,买卖闲置物品的人群规模越来越大,二手交易成了一种时尚的潮流生活模式,相关网络二手交易市场也逐渐火爆。

  “清理家中的闲置物品时,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卖就卖。”11月20日,白领张子琦正在家中清理一些不用的闲置物品,将它们挂在二手交易平台售卖,张子琦告诉记者:“我喜欢拍照,但数码产品更新换代得太快了,用过几次就出新产品了,淘汰的旧品放在二手交易平台上转卖掉,我就又可以买新的了。”她表示,这样既能享受闲置物品交易的乐趣,又能物尽其用。

  “我是个冲动派,常常买一堆没用的东西回家。有的衣服买回来就不喜欢了,而给小朋友买的衣服也有许多买了就忘了,发现时已经小了没法穿了。”市民刘女士告诉记者,自从自己成为了二手市场“常客”,生活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借此彻底检讨了自己的消费观念,并尽量理性消费。现在她买东西前,都会问自己三遍,“真的需要吗?这不仅仅是出于省钱、理财,现在大家都在倡导环保、低碳,旧物品的循环使用也应合乎保护环境的需求。”刘女士说,现在孩子用的自行车、学习桌椅都是从二手市场淘的,用起来和新的没太大区别,但价格实惠多了。

  包裹到了,市民肖小姐迫不及待地拆开包装,仔细检查起来,“这是之前爆火的美图手机,原价4000多元,我从二手平台‘淘’来的,9成新,功能齐全,才花了1000多元,很便宜。”肖小姐作为一个工作不到一年的职场新人,月薪4000多元,除去房租以及各种生活费开支,每个月剩下的寥寥无几,她觉得花一个月工资买手机不划算。“反正别人也看不出来这是不是二手的,用起来也挺顺手的。”肖小姐说,买二手或者卖二手,已经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就在前几天,她还买了一只二手包,“等我用到不想用了,还可以转卖。”

  如今,二手交易的商品种类已经扩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记者打开某闲置物品买卖平台,上面的物品五花八门、包罗万象,有手机、家电、电脑等各类电子产品,也有衣物、书籍、化妆品等各类生活用品,甚至还有字画、邮票、纪念币等收藏品。但随着线上二手交易规模不断增加、交易方式日益多样化,各类二手交易纠纷时有发生。采访中,多名市民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遭遇。“电脑买回来以后,我开机试了试没发现问题,就签收了,用了两天后才发现配套的摄像头不清楚,我找卖家说明情况,他却说是我自己用坏的,而且已经签收了就与他无关了。”市民陈董涵说,个人与个人的交易出现问题之后,市场监管部门都无法监管,一时间她也没地说理,只能认栽。

  今年大学毕业的小杨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转卖部分书籍、衣物等。“买家收货后却坚称有质量问题,要求我退80元。”小杨告诉记者,由于衣物购买时间久,没有留存购买凭证,最后协商退给了买家40元。“品牌面霜买来的时候花了450元,但是不太适合我的肤质,就想着半价转卖了,结果对方到手以后说是假货,后来我找平台申诉,拖了半年才拿到货款。”市民郑女士本以为是件双赢的交易,没想到占用了她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她坦言再也不敢卖东西给他人了。对此,小杨和郑女士都表示,二手交易平台应全面提高准入门槛,设置必要条件。例如,对用户资质审核、信息绑定、建立诚信档案、把控交易流程等,力求从源头上保障货源品质,并且能更好地鉴别买卖双方的诚信度。同时,还可以分别对买家和卖家设置惩罚办法,如果发现恶意欺骗行为,除了封号,还应将其曝光。

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

  2022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一幅绚丽壮美的乡村文化产业蓝图已经绘就,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的朝阳产业,但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乡村的特点和实际,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在乡村扎根。和任何产业一样,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首要的便是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凸显其稀缺性。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时,这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深处,拥有不少传统村落。当地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吸引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大量人群前来古村落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山西长治武乡县五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五村播种节”,吸引全国各地数百位摄影家来此创作采风,带动当地发展旅游、餐饮,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善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文化产业在乡村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传统村落在村民眼中也许平平无奇,但在美术家眼里却代表着传统建筑之美;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摄影家的眼中却是创作的大好素材。所以,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哪些资源是本地独有的、哪些特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开思路。

  强调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是避免千人一面、模仿雷同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辽阔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张 贺)

乐做校园“好妈妈”——记横峰县职业中学校长黄智萍

  “黄老师是我们的‘好妈妈’,有任何事情,只要找到她就有了主心骨!”她的学生如是说,“她是我们的榜样,生活上、工作上,带领我们学习、进步!”她的同事如是说;“黄智萍是热心人,见着谁都笑脸相迎,谁家有困难都鼎力相助!”她的邻里如是说……这个大家眼中的热心人,就是第八批上饶市岗位学雷锋标兵横峰县职业中学校长黄智萍。

  从教28年来,她从未改变初心,时刻以雷锋精神要求自己。她热心帮助、关注学校留守学生、“问题”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资助十余名家庭困难学子完成学业;她热心公益事业,是县志愿者协会会员,常常带领师生参加各类志愿服务。 

  作为校长,黄智萍要求教师做到的,她首先做到,教师做不到的,她也努力坚持做到。寒来暑往,风雨无阻,每天最早出现在校园是她巡视的身影,晚上坚持到教室、寝室关心慰问师生。2020年9月,入学的新生中,有一名男生手机网络成瘾,一度有辍学的念头。得知情况后,黄智萍每天清晨带着学生跑步锻炼,不断鼓励这位男生积极向上,最终纠正他的不良习惯。

  在黄智萍的带领下,近年来,学校不断涌现出一批批“雷锋式”师生,平日里,校园内外拾得现金、钥匙、手表等物品上交的好人好事也是比比皆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黄智萍始终以雷锋精神为引领,传递教育的温度,为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甘心付出,乐于奉献,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