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年广嗣问答网
2024-05-17 08:49:59

田畴沃野绘“兴”图

  本报记者  任晓莉

  金秋时节,穿行在乡村的广袤沃野,山峦叠秀、碧水竞流、良田美畴,一个个乡村靓丽多彩,一幢幢民居窗明几净,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线见闻

  10月9日,位于广信区四十八镇鲤洋村的衣衫伴侣日用品厂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正各自忙碌着。

  “2014年,我把工厂搬到四十八镇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工厂主要生产经营家用收纳盒。随着订单的不断增长,工厂规模日渐扩大,工人从刚开始的三四十人发展到现在300余人,其中脱贫户就有26人。”该厂负责人付仁峰介绍。

  移民搬迁,让村民安居乐业是目的。如何避免“住上新房子,过着旧日子”,产业配套、就业保障该如何跟进?四十八镇党委按照“强龙头、补短板、树品牌、促发展”的思路,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当地投资建厂,着力走出一条党建强、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鲤洋村的小小车间,就是破题的“金钥匙”之一。

  “这边针线穿好了,再按几个按钮,上手一点不难。”车间里,搬迁户乐福荣和工友们穿梭于机器之间,织造、上底、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44岁的脱贫户吴仙琴也在工厂务工。“我从偏远的高山上搬迁下来,就住在车间旁的安置房里。出了家门进厂门,按件计算工资,收入高时一个月能达到四五千元呢!”谈起现在的生活,吴仙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在鲤洋村,像乐福荣、吴仙琴这样通过搬迁实现就业的搬迁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培训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实现了增收致富。

  奋斗足迹

  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俯瞰上饶大地,乡村振兴的画笔绘就出一幅田畴沃野的新画卷: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壮大“一片森林” ,“产业树上”结“金果” 。我市积极引导各县(市、区)突出优势培育1个农业首位产业,铅山红芽芋、婺源茶叶、万年贡米、广丰马家柚、广信油茶等绿色有机上饶名特优农产品逐渐成为线上线下热销产品,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我市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渐入佳境。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富民产业,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收,已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我市积极培育百勤异VC纳、江天农业、鄱阳湖米业、江西兴安种业等一批本土企业,规上农业企业已达1020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4976家,家庭农场9844家;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9家,烤鳗、鱼糜制品等精深加工水产品远销海外,鱼子酱占据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加大农文旅融合力度,已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11个,精品庄园4个,省级精品旅游线路5条。

  培养“一支队伍”, 乡村振兴注“活水”。近年来,我市不仅加强了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和管理,健全了调整、轮换、召回机制,实现全市驻村帮扶全覆盖,选派了978名第一书记和1932名工作队员开展乡村振兴的驻村帮扶工作。同时积极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汇聚,激励乡村人才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水”。在全市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完善“选、育、管、用”链条。目前,全市共有2965名回村任职大学生,这些有理想、有情怀、有文化、有办法的大学生回村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输送了新生力量、提供了人才保证。他们在上饶乡村“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农村实用人才。

  做实“一套体系”,和美乡村入画来。 我市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秀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健全完善“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体系,围绕“设施设备在线率100%,事件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和“平台建设规范化、运维管理体系化、事件处理高效化,村庄管护实时化”目标,加快“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市县两级平台全面建成,投诉问题整改完结率99.88%,好评率99.16%,基本实现“全市一张网、县县全覆盖、运行常态化”。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建秀美乡村,建好秀美乡村促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动实现秀美乡村由“风景”变“丰收”、由“颜值”变“产值”的华丽升级。全市已创建1000个“六好”秀美乡村,培育了334个3A以上乡村旅游点。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经济。全市参加联动建设1189家休闲乡宿,带动当地村民7366人就近就业。

  如今的上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平凡中造就非凡 ——全省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暨2023年第四季度“江西好人”发布仪式侧记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谱写了城市文明的华章;一个个感人的事迹,彰显着社会前行的力量。随着2023年第四季度“江西好人”名单的揭晓,直抵人心的好人故事在舞台上缓缓讲述……

       在上饶发布仪式现场,一位位道德模范和“江西好人”的感人故事生动呈现。助人为乐,以平凡之光闪耀人性之美的许军;见义勇为,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范录军;孝老爱亲,22年如一日悉心照顾伯父的徐卫生;诚实守信,为乡村学校“摔”出未来的朱志辉;敬业奉献,风雨无阻坚守在上饶高铁站送餐的“跑叔”张捷……他们是一群普通人,都来自我们身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屡屡在平凡生活中造就非凡。

       “这是人的本能,看到这种情况,谁都会冲到前面去。”当被问到下河救人有没有犹豫时,范录军如是回答。朴实话语中,透露出内心的善良与纯真,正是有了像他这样的人,才让人感到社会的温暖与大爱。

       “我对父亲承诺过会一直照顾伯父,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徐卫生22年如一日悉心照料年迈的伯父,为亲人织就幸福港湾,他的孝心深深地影响着周边的人,成为当地孝老爱亲的一段佳话。

       一德立而百善从。屏幕里,一个个事迹展播还原感人故事;舞台上,一段段现场访谈分享心路历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一样的人生经历,却拥有同样的“好人”精神,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凝聚起崇德向善的时代力量。

       “要让来上饶的旅客感受到上饶的温暖。”由“江西好人”张捷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情景表演《“跑叔”的一天》,真情讲述了“跑叔”张捷风雨无阻坚守在上饶高铁站送餐的故事,透过热乎乎的小小盒饭,让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品到有味的上饶、有爱的上饶,也将生活中那温暖的人情味带到了现场。

       现场,大型歌舞《好人您好》《好人越来越多》等精彩的文艺节目贯穿整场活动,在用文艺表演点赞身边好人、宣扬好人文化的同时,也为观众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催人泪下,一句句铮铮的誓言鼓舞人心。好人的事迹,深深感染了现场的观众,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跑叔’的故事真的很让人感动,乘客都是从四面八方来到上饶,上饶高铁站网络送餐员让他们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感受到家的温暖。”观众徐华说。“这些好人带给我满满的正能量,他们的事迹让我深受鼓舞,让我充满了力量。”观众李静说。

       因为文明,这片土地美得更有“深度”;因为好人,这座城市暖得更有“温度”。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和好人文化建设,先后涌现出一大批事迹突出、群众认可、典型性示范性强的身边好人。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8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0人荣获江西省道德模范称号;8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76人荣获“江西好人”称号,他们已然成为引领全市向上向善的旗帜。

       活动在歌曲《好人越来越多》中落下帷幕。不忘初心,继续前行,让我们跟随好人的脚步,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传递“正能量”的使者,让文明之花竞相绽放,满城芳华。

玉山合作社示范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我们基地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用来种植蔬菜、菌菇类作物,每天有30来个村民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能拿到3000余元。”玉山县剑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宏高表示,下一步,他还将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我有空就会来合作社干活,每天能有100多块钱的收入。”今年58岁的村民邱腮花乐呵呵地说,她家就住在附近,来这干活既可以增加收入,还不耽误接送孙女上下学,她很满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玉山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鼓励村一级党组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将撂荒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或农业大户,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合作社务工,带动群众找到增收致富“良方”,为村集体增强“造血”能力。

  “我们这里交通便利、土地平整,村集体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吸引了五家合作社前来发展规模种植业,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提高了土地效益。”据玉山县岩瑞镇五里洋村党支部书记赵斌介绍,每年加上上级奖补资金,合作社可为村集体增加10万余元收入,带动了200多人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