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谢大海问答网
2024-05-22 02:45:17

把招聘会“搬”到村民家门口

       此次招聘会吸引了玉山工业园区10余家企业及七佳粮食专业联合社、琪美箱包口圈加工厂 、杨梅埂白茶基地、打铁坞小香薯基地、江口祥泰种植合作社等15家联村企业(商户)进场招聘,为求职者提供了800多个就业岗位。活动现场气氛热烈,许多求职者结伴而来,穿梭在各个展位前,认真浏览岗位需求,寻找心仪岗位。“就业之家”工作人员在活动现场引导求职者登记工作意向,或向前来应聘的群众派发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单,并耐心地根据求职者的情况推荐合适岗位。

       在现场找到工作的江口村汪女士说,“我今年不出去打工了,家里老人小孩都需要照顾,现在家乡的工作岗位灵活且方便,既能顾家也能赚钱,真的很适合我。”据统计,当天达成初步就业意向200余人。

       横街镇塘尾村“就业之家”作为该县“就业之家”建设示范点,充分利用毗邻县城及工业园区优势,集邻近江口村、坞口村、打铁坞村、横街社区等村级人力资源和产业优势,高标准打造“联村就业之家”,创新建设“就业之家广场”共享平台资源,积极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劳动力资源调查、求职招聘、推广发布本地及周边特色农产品活动等,努力将影响力辐射更广,带动更多村民就业创业。

       近年来,玉山县借助基层“就业之家”平台力量不断推进人社服务“就近办”。此次把招聘会“搬”进村民的生活圈,高效助力求职者就近就地成功就业,打通乡村人社服务“最后一公里”,真正实现办事不出村,村内办好事,就业不出村,出村好就业。

(周含笑)

加速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访市文广新旅局局长梁丽娟

“我们始终坚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对标对表市委五届五次全体会议精神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各项部署要求,聚焦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总目标,坚持走‘高端化、国际化、标准化、智慧化’引领发展之路,做强做优旅游产业,加大‘统’的力度,实现‘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日前,市文广新旅局局长梁丽娟在采访中表示。

以“高端化”,打造“精益求精”的产品体系。围绕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市文广新旅局将坚持国际标准、中国风范、上饶特色,优化产品供给,释放消费潜力。加速建设高端文旅项目,启动文旅项目攻坚年行动,开工建设一批大型文旅项目,推动一批高端酒店、民宿建设,不断提升建设品质。着力招引高端文旅企业,全力创建高端文旅品牌,推动三清山创建世界级旅游景区,婺源县创建世界级旅游度假区,望仙谷创建联合国旅游组织世界最佳旅游乡村。着力培育高端文化产品,扎实推进“高雅艺术进上饶”活动,举办高水平音乐演出,持续做好上饶文创产品开发、推广,丰富文艺精品供给等。打响高端红色旅游IP,大力推介“可爱的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红色之旅品牌,唱响上饶红色旅游IP,推出一批红色主题研学游线路,不断挖掘和丰富红色文化内涵。

以“国际化”,构建“天涯若比邻”的营销矩阵。围绕抢市场、抢客源,市文广新旅局将多视角开展立体宣传营销,加大线上宣传力度,提炼体现独特内涵的上饶旅游形象视觉符号体系,实施“大美上饶·自在山水”全球推广计划,以全球视野和创意思维制作一批上饶山水人文宣传短视频,在国际平台投放,提升国际知名度。巩固线下营销推广,拓展境外旅游市场。办好文旅节庆活动,以节庆活动持续增强影响力,传播上饶形象,全力以赴承办好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第二届四省四市博物馆联盟大会等活动,积极争取更多活动落地上饶。

以“标准化”,营造“春风拂面”的服务环境。扎实开展文旅资源普查,建立全市文化和旅游资源库,全力做好全国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提升旅游标准服务水平,实施“游客满意在上饶”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打造智能便捷暖心的现代化旅游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景区之间的道路基础设施和公共交通网络,推进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旅游信用服务体系,联动“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市场主体,打造诚信商圈,建立旅游市场“红黑榜”制度。推进民宿产业快速发展,在全市推广“宿小二”模式,鼓励和引导民宿主突出民宿经营主题和特色,实现民宿主题化、差异化、体验化发展。加强文物资源保护利用,加强历史建筑维修改造,推进“文物监理”派遣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标准化等。

以“智慧化”,建设“独具慧眼”的旅游城市。推动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加快实现5G网络在重点景区、度假区全覆盖,实施景区数字化提升改造,发展智能导览、导购、导游等服务,打造可交互、沉浸感强的智慧景区。推进数字文化服务建设,推进智慧文化场馆建设,实施上饶市博物馆数字化提升建设项目,建设全市博物馆客流量统计系统。丰富智慧化文旅业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上云用数赋智”,利用VR、AR、元宇宙等技术,加快推出“云旅游”“云演出”“云看展”“云游戏”等文旅消费体验产品,培

龙灯耀龙年 欢乐庆元宵

“火龙”穿行在山道上。

敲锣打鼓抬着龙头穿村而行。

游客举着“小龙”在祠堂留影。

村民扛起板龙灯前往“起灯”。

村民专心致志地制作“龙身”。

一条巨大的板龙灯在池塘边盘旋。

占淑英 本报记者 吴菁 戴越 文/图


德兴市新岗山镇占才村龙灯已有二、三百年历史,正月舞龙灯是该村历年的习俗。2月17日是农历正月初八,在欢乐的锣鼓声中,一条长达280米,由120张板凳组成的板凳龙灯精彩亮相。龙灯队由当地村民自发组成,年龄从20岁到60岁不等,他们平日在地里务农、在工厂做工,每到传统佳节,一条长龙把村里人的快乐紧紧联系在一起。龙灯舞到谁家门口,谁就放鞭炮迎接龙灯,以求新的一年家人身体健康,生活红红火火。这种民俗文化已自然融入当地社会生活中,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占才的“板龙灯”俗称“桥板灯”,也叫“孝龙灯”,一般是由头灯、子灯和尾灯三部分组成。它用竹子、彩纸扎成高大的龙头、虎尾,以各板花篮灯、花瓶灯、酒坛灯、戏台灯等组成龙身。龙头高约3米,制作非常精巧,龙额当中有个醒目的“王”字,龙口含珠,长长的龙角上披挂着大幅红布,威武壮观。尾灯一般是老虎造型的灯,长约4米,高约2米,内燃数支蜡烛,因为惯性的原因,所以须由力气大的人在后面压轴。龙灯会会长王新发介绍,舞龙艺术本身就源于农业生产劳动,所以更像是劳动者的艺术,往往舞龙场上的强者都会成为生产劳动中的佼佼者。

“舞龙时要记住,要让整个龙虎虎生风,这样才有龙的气质,舞龙的人有了精气神,龙才会栩栩如生。”头天上午排练时,王新发细心指点着刚加入的新队员。随着龙身的上下翻动,龙头盘转,上下翻飞跳跃,明快的节奏让训练场气氛瞬间活跃起来。“努力跟上步点、让龙的身体尽量舒展,不要蜷成一团!”没有锣鼓的伴奏,节奏全靠嗓子来喊,身体也必须随着龙身的起伏闪转腾挪,这对表演者的灵巧度和协调性都有很高的要求,同时考验着他们的体力和意志。王新发说,不少才参加训练的队员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舞龙者的技巧、耐力、节奏感全是在这枯燥的训练中一再经过反复锤炼,才能取得进步。

“一二三,起灯!”在领队的一声令下,队员们齐心合力抬起龙灯,周围群众欢呼喝彩,锣鼓鞭炮响彻云霄。迎灯的队伍首先沿村而行,再到村中的“莲花塘”绕行三圈,以期盼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板龙灯最热烈最精彩的舞灯场面是“打旋”,也是观灯者最向往、最兴奋、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一板龙灯有十几斤重,可上百多板连在一起,在宽阔的街道、大桥、河滩上蜿蜒缠绕,盘旋腾舞,千姿百态,变幻无穷,令人目不暇接、乐不可支,把迎灯活动推向了高潮,尽管舞龙灯的小伙子们个个汗流浃背,但大家都喜笑颜开。

占才板龙灯,不仅舞出了百姓的幸福生活,增添了山村浓浓的喜庆气氛,而且舞龙灯让勤劳、纯朴的乡人更加团结,村风也更加和谐。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