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钱汉祥问答网
2024-05-14 17:15:15

广丰以企业创新力促高质量发展

  下好政策支撑“先手棋”,优化科创营商环境。该区先后出台《上饶市广丰区科技创新奖励办法》《上饶市广丰区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上饶高新区人才引育扶持政策二十条(试行)》等科技惠企政策,“组合式”政策文件涵盖企业研发创新、科创平台搭建、人才队伍建设各个方面,推进企业创新抓有重点、成有激励,全区科创生态逐步优化。2023年,通过惠企通平台分批次向企业兑现区级科技创新奖励资金1293万元,受益企业204家,让企业享受到实在的政策红利。

  下好创新争资“关键棋”,提振企业研发信心。该区科技局在科技项目资金、科研资源争取上主动发力,瞄准区优势企业、项目,精准储备、积极申报,让更多科研项目入选省、市计划发展名单,最大程度争取上级资源要素支持。全年共争取各类科技激励资金559万元,推进维易科半导体、锦荣新材料、台鑫钢铁等8家企业分别与河海大学、南昌大学、中国冶金研究院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动员立景创新科技、同欣机械、齐力实业等6家企业加入省级创新联合体,靠大连强、借力攻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下好梯次培育“致胜棋”,助力企业进阶发展。该区常态化开展“科创助企行”活动,把培育对象确定在前,方法措施谋划在先,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培育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主体梯次培育发展模式,以集中培训、上门辅导、重点服务等方式,开展工业科技特派员“百十千”帮扶行动,全力抓好200家创新主体培育,一企一策提供“保姆式”动态服务指导,推动科技型企业进阶发展。

生态农场有“钱”景

广丰讯 时下,正是桃红梨白时。走进广丰区少阳乡交溪村的“原味农场”,迎面而来的是数亩或深红、或浅红的桃花。放眼望去,30多亩的农场,沟渠相连,溪水潺潺,一块块田地规划齐整,种满了桃树、梨树、柚子树。树下,鸡鸭鹅等家禽悠然“散步”。“花了近10年心血,现在终于有个小模样。”“70”后的项冬英是农场的负责人,说起农场的发展,就关不住话匣子。

项冬英是交溪村有名的“能人”,曾在广州闯荡20多年,从一个打工妹起步,先后创办了装修公司、酒店等实体,高峰时,企业员工有600余人。2013年,由于身体原因,她和丈夫谢玉狮毅然放弃广州的事业,返乡疗养。

“一开始,我们也没打算经营农场。”项冬英回忆说,刚回来时,周边都是荒芜地。闲不住的她,就把房屋前前后后拾掇拾掇。由于具有丰富的装饰经验,经她修饰后的家庭院落不仅焕然一新,还富有浓郁的田园风味,成为小有名气的“打卡地”。于是,身边的朋友纷纷“怂恿”她不如利用自己的聪明才干,开办家庭农场。

思虑再三,2014年,项冬英和谢玉狮夫妇办起了家庭农场。都说隔行如隔山,项冬英也尝尽了转行的“酸甜苦辣”。“我们交了很多‘学费’。”项冬英自嘲说,因为之前不懂农业,“折腾”了不少事。就拿果苗来说,不仅引进的果苗水土不服,一度还买到了假苗木,耗费许多心血到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也哭过、也伤心过,就是没有想过放弃。”尽管创业艰难,但不服输的项冬英咬牙挺下去。不懂技术,就拜老农人为师;为了选优苗木,她天南海北去考察、去比较。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夫妻俩的不懈努力,他们的家庭农场变成了绿树成荫、花果飘香的美丽田园。“我们种植了50多种水果,一年四季有花赏,有果卖,而且是纯生态。”看着农场翻天覆地的变化,项冬英颇为自豪。她介绍说,农场的优质果品吸引了大量游客,连周边的农户也纷纷前来取经。而她夫妻俩不仅提供种苗,还无偿分享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

一人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把农场经营得有模有样后,项冬英开始思考如何利用农场带动群众增收。“把游客引来,大伙的土特产就好销了。”思前想后,项冬英尝试以花为令、以果为号,举办“桃花宴”“杀猪宴”“百果宴”等活动。为了吸引人气,她还自学直播技巧,通过直播向观众展示农场的美丽风光。上周他们举办了一次“桃花宴”,来了400多人,也带动了腊肉、蜂蜜、鸡蛋等土特产的销售。如今,农场年发放村民劳务工资20多万元,年带动周边村民销售农产品数十万元。

(周毅成)


广丰倾心打造城市“温馨港湾”

  “站点配备了空调、冰箱,夏天可以歇凉,冬天可以喝热水。站点外头还配备了电动车充电桩,不用担心手机没电!”在广丰区“饶城e家”卧龙城站,环卫工人吴晓蕾说。

  第二批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广丰区按照“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进一步广开言路纳谏,拓宽渠道集民意,把为民服务工作做实做细做出特色,推进主题教育纵深开展。该区通过上户走访、召开座谈会、“党建+好商量”协商议事会等方式,听民声、察民情、访民意,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坚持“一驿站一设计”原则,将“为民驿站”建设与城市景观风貌、特色文化元素相结合,做到“移景入站、融站于景、一站一景”,将“小景”融合进“大城”,以“微改革”办好民生“微小事”,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目前,该区已建设了7座“城市驿站”,打造了8个“饶城e家”(“小哥”之家),建成了7座“文化书吧”,大力推广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幸福食堂……如今,这些都已成为户外劳动者的“能量补给站”和服务社区居民的小窗口。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