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郑义问答网
2024-05-24 01:49:29

百年匠心炼“好药”

  “效果确实好!”2月8日上午,余干县洪家嘴乡山下村卫生室挤满了围观人群,只见上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汤颖祥和父亲汤超才娴熟地操作,为颈椎疼痛的患者敷上“汤氏射火膏药”,并采用独特的揉捏手法,这才一会儿的功夫,患者感觉病症瞬间减轻不少,连连发出赞叹。

  “汤氏射火膏药”传统制作技艺是余干县洪家嘴乡山下村埋藏着的一个传承百年的中医瑰宝。它的第一代传承人是生于1886年清朝光绪年间的汤莹,得高人传授中药制作技艺,经他制作的跌打损伤,肩颈腰腿痛的膏药能直达病灶、药到病除,深得百姓认可,享誉民间。该制作技艺历经130余年从未断层,如今汤超才、汤颖祥父子系其第4代传承人。在汤超才、汤颖祥的家中,药材柜架上摆满了用瓶子装的药酒,各种中草药摆放在整齐划一的格子里。“‘汤氏射火膏药’药材采集遵循‘采天地之灵气,集草木之精华’于不同时节采集草木的不同部位,膏药制作技艺贵在地道药材、妙在传统制作。”汤超才介绍,药材的主要成分有三七、红花、杜仲、附子、茯苓、蜈蚣、地龙、蝎子、防风、丹参、乳香、桃仁、麝香、海马等20多种,射火膏药系草本物粹取精华及古法制作11道工艺而成,采、挑、筛、磨、配、浸、热、冷、晾、藏、检等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这使得“汤氏射火膏药”在百舸争流的医药市场和百花齐放的中医药领域焕发着独特的魅力。

  2020年,“汤氏射火膏药”制作技艺传承人汤颖祥被评为上饶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代表性传承人。而说起这段非遗申报之路,实则历经了不少困难。“最初申报时,有很多人质疑射火膏药疗效,为打消大家的质疑,我们直接免费让大家体验。经过体验,不少患者病情有所缓解,最终也给予我们较高评价。”汤颖祥回忆道,在疗效得到验证后,射火膏药草本古方历史又遭到了部分人质疑。对此,汤颖祥父亲汤超才带着相关专家前往考察,找出相关古籍、物件以及了解其历史的老人对射火膏药古方历史进行验证。最终,传承130年的射火膏药草本古方历经重重困难,在2020年6月被列为第五批余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保护名录。

  “认真做好一件事,一辈子都不够用。”汤超才40多年如一日,甘于清贫在民间,不断地用家族所传,造福一方百姓。近年来,父子俩走进社区、乡村和敬老院、养老院等地,让更多的群众体验中国传统医药,体验余干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汤氏射火膏药”带来的温暖和健康,也希望将古老中医药制作技艺更加系统完善地传承下去,使“汤氏射火膏药”成为民间卓越品牌。

陈云在铅山县调研时强调 统筹抓好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 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

  副市长郭峰、市委秘书长孔先锋随同调研。

  铅山县通过实施城区“拆墙透绿”项目,全面推进城市更新工作。来到河口镇汭口村,陈云实地察看现场,与干部群众交流,详细了解城市更新推进情况。他强调,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组织和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稳步推进城市更新,加快补齐城市短板,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全力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陈云深入河口镇韩家村,实地察看村内基础设施建设、环境卫生整治、管线改造等情况,听取创建国家卫生县相关情况汇报。他要求,要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突出共建共治共享,完善长效治理机制,充分激发内生动力,确保创建工作抓在经常、落在实处,着力营造优美舒适、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人居环境,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在明新电子、巨鹏科技,陈云深入企业生产车间,与企业负责同志进行交谈,了解科技创新、技术工艺、产品销售、市场开拓等情况,希望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陈云强调,产业兴则县域兴,产业强则县域强。要培育经济增长点,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创新产业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积极引进优势产业和龙头企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要形成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定位、政策利好和市场趋势,前瞻谋划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持续推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打好服务组合拳,把服务企业作为必修课、常修课,精准问需、精细服务,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中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各类企业在上饶竞相发展、健康成长。要开展隐患大排查,树牢“抓发展必须抓安全”的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强化企业环保意识,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切实把各种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小小“问问室” 巧解“千千结”

“问问室”里反映,立竿见影解决。近日,海口镇“问问室”接到一村民反映,因耕种需要,他经常驾驶农机具出入另一村民的菜地,致对方不满,引发矛盾纠纷。为防止事态升级,“问问室”发挥联调作用,积极组织镇政府、派出所、司法所负责人就双方纠纷开展调解。经过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双方达成和解并签订调解协议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问问室”探索“只进一个门只跑一趟路”的工作机制,以“问”为切入点,架起干群沟通的桥梁,既让干部“沉”下去,又让民意“浮”上来,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问问群”里呼叫,行业部门报到。“街头广场的路灯坏了,老人小孩出行实在不安全。”“八队路口的路灯,基本都不亮了,也要维修了……”在“有事我问问二群”里,村民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镇政府工作人员认真记下每一条情况并回复“感谢您的反映”。“一般接到反映后,我们会把能解决的问题第一时间给予解决。”“问问室”主任应火根说,“问问群”搭建起群众表达诉求、反映意愿的新平台,让群众真切感受“办事不用跑、微信里面说”的便利。主题教育开展以来,“问问群”解答群众疑问73个。

事事有人调解,注重情况回访。因家门口道路破损严重的问题,村民董章红向“问问室”反映情况,第二天,镇政府就派人前往维修。“自从我们反映情况后,路很快修好了,还有工作人员回访解决情况,大家都非常满意!”董章红说道。“问问室”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解民忧、上门入户调解矛盾纠纷,入户走访困难群众80余户,调解纠纷89起,做到了民情民意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干群关系在一线融合,用实践成果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詹求昊 石玥)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