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吕显祖问答网
2024-05-20 17:14:39

上饶市完成优抚对象年度确认工作

  为进一步完善优抚对象信息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掌握优抚对象真实情况,规范优待抚恤金发放,我市严格落实《江西省享受国家定期抚恤补助优抚对象年度确认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细则》要求,市县两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对优抚对象的情况等进行逐人核实,切实做到真实有效、全员覆盖、不漏一人,并按照优抚对象动态管理的要求,与民政、公安、卫生健康等部门开展数据比对工作。

  同时,我市优化工作流程,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提高确认工作总体效率。对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优抚对象,通过上门确认、服务到家的方式,安排专人走村入户,面对面服务,动态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特殊困难,将优抚工作的温度传递到他们身边。通过此次年度确认工作,优抚对象的数据得到及时更新,进一步保障了广大优抚对象的基本权益,并结合年度确认工作了解了优抚对象的生产生活情况,开展了退役军人政策、法规等宣传,为更好地服务优抚对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忠诚无私 清廉守本——“开国少将”陈仁洪的故事

“说起我这位老舅,真觉得有点对不住他,曾经对他有较深的误解……”说起老舅,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陈仁洪的外甥——年过七旬的暨甫根,心中总是充满自责。

陈仁洪(1917年—1990年),江西铅山人。193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10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军,曾担任北京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1988年,因为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在铅山县紫溪乡火星村当农民的暨甫根曾特意北上找陈仁洪,想请他出面让当地政府“照顾”一下家里。被陈仁洪一口回绝:“我是共产党的干部,没有特权!我们不能为了私事给政府添麻烦,生活要自食其力。这60元钱拿去买点生产物品,给老人孩子添点衣物。记住,以后再也不能提这样的要求了,说了我也不会帮你去打招呼。”

满怀期待去,却被泼了冷水,暨甫根心里很不是滋味,既觉得委屈,更觉得老舅无情。但自那以后,暨甫根一家再也没有因为这种事找过老舅,也没有借老舅之名向当地党委、政府提过要求。随着年纪和经历的增长,暨甫根慢慢开始理解老舅,并对他充满了敬意。

陈仁洪看似无情,实则有情,身居高位却从未忘过本。据陈仁洪生前的秘书李宏余回忆,陈仁洪将军一生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1967年在72师农场连队蹲点,陈仁洪见到一些战士穿草鞋,十分高兴,对连队的干部说:“草鞋是我们红军的传家宝,要教育战士不要忘了过去。”结束蹲点回军部时,时任陈仁洪警卫员的李宏余请一位战士编了一双草鞋,带回连队穿了起来。有的同志风言风语地说他“出风头”,他就把草鞋扔了。没想到被陈仁洪看到,捡了回来,并洗干净晒在户外,见到李宏余就问:“为什么好好的一双草鞋不要了?”在得知情况后第二天一早,陈仁洪就把连队指导员叫来,意味深长地说:“草鞋,对革命的贡献是很大的,草鞋曾伴随着红军走向胜利。我们现在不是要大家都穿草鞋,而是要让大家懂得,没有当年的草鞋,就没有后来的布鞋,更谈不上今天穿皮鞋,这就是历史。”为此,指导员就草鞋问题给全连讲了一课。

陈仁洪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穿的衣服是补了又补,实在不能穿了还要剪成布条用来扎墩布。有一次出差,身边的同志见他的袜子破旧,就建议他买两双新的。但他说:“我不是没有钱,也不是买不起几双袜子,但节俭的传统不能忘。袜子破旧一点,缝补一下穿在脚上不是一样很好吗?”他从济南调回北京时,管理部门见他的家具破旧,准备购置新的。他坚决回绝:“这些家具修修还能用,不能让公家为我花钱。”

陈仁洪生前对家人和身边人近乎苛刻。1989年初,他从济南军区政委的岗位上退居二线,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他找当时自己的秘书李宏余谈话,特别严肃地规定两条纪律:“一是家属、子女、工作人员,谁都不许利用我的名义办私事,我们决不能以权谋私;二是我的汽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自家财物,不准随便使用。”

凡事公私分明,不违反原则,一定要按规定办事。这是陈仁洪的要求,也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有一次,他的孩子探家返回部队,因带的东西较多,李宏余就安排小车送他的孩子到火车站,没想到被陈仁洪发现了。陈仁洪严厉地批评了李宏余,最后李宏余只得用自行车把陈仁洪的孩子送到地铁口。

陈仁洪虽然身居高位,却从未有过特权思想,始终把自己看作一名普通党员,从不搞特殊。1989年5月,陈仁洪从济南回到北京,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把组织关系介绍信交给老干部服务处的党委书记,并汇报了自己的情况。秘书对他说:“这点小事,以后我为您代劳好了,不必亲自去跑。”他严肃地说:“这是向组织汇报,不能代劳。”他就是这样一位忠诚、虔诚的共产党员,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坦诚向党小组汇报思想动态。

陈仁洪一脉家风甚严,祖上制定过很多条家规家训,其中核心要义就是“忠诚无私,清廉守本”八个字。陈仁洪自小深受陈氏祖训影响,一生坚守,做到了公正无私、清正廉洁、不忘根本、严于律己、严以齐家。或许正是有这样的严父,有这样严明的家风,陈仁洪的儿子陈维扬不负期望,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为了一名少将。

“老舅已经去世近30年,我也一直没有机会向老舅道歉。但我会要求家人,不要忘记他的嘱托,不给政府添麻烦,生活要自食其力。”暨甫根说。(李伟 苏涛)


“美丽事业” 展开“致富屏”

  本报记者 吴淑兰 戴越 文/图

  从光学仪器厂职工到蓝孔雀专业养殖户,王胜用了3年时间,完成了身份的转变,开启了他的“美丽事业”,同时也奏响了一曲动听的乡村振兴之歌。

  5月10日,惠风和畅,绿荫如海,广信区石人乡荷叶村底王小组一片生机盎然。来到王胜的孔雀园,只见数十只蓝孔雀徜徉其间,或蹲伏在悬空的横梁上,或休闲地踱着步子……到了投食时间,穿上工作服,拿上食料,王胜便朝孔雀养殖棚走去。打开围栏,孔雀们像见到了老熟人,齐刷刷聚拢过来。“别看孔雀看上去很高贵,但吃的都是五谷杂粮。它们食量小、食性杂、不挑食,一只孔雀的饲养成本每天不超过五角钱。”王胜介绍道。

  在孔雀园里,雄性孔雀在雌性孔雀面前频繁开屏,尽情地展示它那五彩缤纷的尾屏,来往村民和游客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对此,王胜解释说,时下正值孔雀繁殖期,为求得雌孔雀的“芳心”,雄性孔雀争相开屏,斗艳争妍。

  2020年,王胜因为兴趣爱好买了两只蓝孔雀放在厂里当宠物饲养,后来由于厂里经济效益不太好,刚好老家底王小组开展了人居环境大整治。村庄变美了,交通便利了,他便萌生了返乡养殖蓝孔雀的想法。通过查阅各种资料,同时向专业人员学习交流,王胜慢慢掌握了孔雀繁殖技术。经过一番精心饲养,小孔雀陆续孵化出壳并顺利成长。如今,王胜的孔雀园里有20余只孔雀,每只孔雀什么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每天能与它们相伴,看着孔雀开出美丽的屏,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王胜告诉记者,养殖蓝孔雀在十里八乡算是“另类”,可带来不菲的收益。“三年的蓝孔雀能卖到上千元,而稀有的白孔雀则能卖到三千多元。孔雀浑身都是宝,一枚孔雀蛋能卖到二三十元,就连一根漂亮的尾羽经过加工也能卖到四五十元。”

  王胜的“美丽事业”渐渐热了起来,同时也带热了乡村游,不少城里人开着车来看孔雀,顺便在美丽的乡村走一走,玩一玩。“下一步,我想扩大养殖规模,将这里建成蓝孔雀科普基地,并带动当地村民打造农家乐,让底王更美丽,村民更福裕。”对于未来,王胜有着自己的谋划。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