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钱运高问答网
2024-05-23 22:14:38

百名干部联万家 为民服务“零距离”

  访民情,让村民有烦恼能反映

  “最近收入还行吧?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解决的吗?对我们最近的工作满不满意?还有什么建议?”近日,泉塘村党支部书记官世良天天带着民情三会记录本走进村民家中,询问村民们最近的生活状况,了解他们的需求。

  这一叠小小的记录本,在基层治理中帮了官世良大忙。

  今年9月中旬,村干部王才文在泉塘自然村上村入户时,接到村民徐步泉反映,老庙路口下坡路段经常有水从村民家中排出,影响周边100多户村民出行,特别是在下雨天,容易滑倒,安全隐患较大。

  接到王才文情况反馈后,第二天,官世良赶到现场查看,当晚召集村干部研究排水方案,第三天就召集施工人员进行排水改造,并在两天内完成改造。现在,路面干爽,村民行走、骑车都很放心。村民徐查丰感叹:“村里实实在在帮我们解决了烦心事,让我们衣食住行更方便、更安心。”      

  解民忧,让群众有困难能联系

  “我老婆发高烧了!”10月22日中午1点左右,坑口村党支部书记鄢饶接到了鄢家自然村村民鄢善德打来的电话,语气十分焦急。

  原来,鄢善德妻子张美英突发疾病,他想起了贴在墙上的“百名干部联万家”联系卡,按上面的联系方式打过来求救。

  情况紧急,鄢饶当即通知值班干部带领乡医赶到现场,并同步拨打120急救热线。经医生诊断,张美英是短暂性昏厥,身体状况良好,住院观察一周便可出院。

  据鄢饶介绍,包片村干部的号码张贴在家家户户,村民之间产生了矛盾纠纷、需要服务等,都可以直接拨打联系卡上村干部的电话。此外,每个村小组建了交流群,村民有需求、有问题,也能直接在群里沟通。

  “村干部现在工作做得很细,反映的问题很快就能帮忙解决。”坑口村李家自然村村民黄中海说,之前村里山塘臭气熏天,每到大雨天还会倒灌进水井里,村干部了解后,立马帮助清淤,大家都喝上了放心水。

  暖民心,让村民参与乡村建设

  10月25日晚6点多,夜幕降临,记者来到王家店村,路灯明亮却不刺眼,为行人和车辆照亮前行的道路。

  “之前村庄主干道路灯损坏严重,村民晚上出行存在安全隐患。”枫岭头镇王家店村党支部书记毛安生说。

  为解决问题,王家店村委会专门组织村民召开了一次“村民说事”活动。

  “我们钱家岭自然村片区共有35盏路灯,其中9盏已坏,有2盏路灯的支撑杆倒塌。”“我同意维修,但是请加强监督,保证更换器材的质量和施工质量。”……大家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会后,村里立即行动起来,对损坏的路灯进行了集中修复。

  “现在我们经常聚在一起和村干部面对面交流,这项活动为村里解决了很多问题。”村民姜洪福说。

  截至目前,王家店村共开展“村民说事”活动3次,收集意见建议18条,已解决12条,主要涉及道路交通、移风易俗、环境卫生等方面,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余干 “平安驿站”助力基层治理

前不久,余干县人民法院与铁路鹰潭公安处余干车站派出所在余干高铁站联合设立“平安驿站”,探索创新“联村法官+平安驿站”矛盾纠纷化解新模式,将“平安驿站”打造成基层治理工作品牌,确保“纠纷进驿站、矛盾不出站”,全力护航平安高铁,让旅客群众的出行体验更美好。

“平安驿站”以追求“零距离”诉讼服务为目标,集聚智慧服务、多元解纷、联合执行、法治宣传四大功能,积极引入信息化电子服务平台,实现在线咨询、网上立案、在线调解等“一站式”办理,让当事人“零距离”感受便民司法服务。建立联动执行机制,共同打击拒不履行生效裁判的被执行人,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实质性化解高铁站发生的矛盾纠纷。

余干县人民法院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加强与高铁派出所的沟通协作,做深做实综合治理工作,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便民服务,把“平安驿站”作为基层治理的前哨,不断完善功能布局,营造平安生活圈,不断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归属感。

(韩海建)

守住一方绿 带来产业兴

信州讯 信州区沙溪镇宋宅村深入践行“两山”理念,以绿色驱动发展,让生态“高颜值”带来经济“高价值”。

四月,走进信州区沙溪镇宋宅村,嫣红的桃花、金黄的油菜花已竞相绽放,与村落民居交相辉映,一派春和景明的气象。“宋宅村有将近800年的历史了,整个村子有500年以上的古树14株。结合村里的现有资源,我们在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所有的古木进行了挂牌以及全面的根系保护。”沙溪镇宋宅村党支部书记陈德峰说。

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村子兴旺的产业奠定了基础。今年76岁的何金根是苏州人,他因茶叶和江西结缘。1992年他来到上饶生活,经过数十年的坚持,在宋宅村的荒山上打造了茶叶、枇杷等农产品基地。“我目前种了1500株枇杷,茶树就更多了,可能有一万多株。”何金根高兴地说。

近年来,沙溪镇宋宅村因地制宜,不断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帮助群众就业增收。陈德峰介绍,“我们鼓励村民或者返乡创业的人来发展果园,现在村里有200亩的枇杷园、200亩马家柚果园,今年重新发展了50亩的果园,种植枇杷、脐橙和桃。村里的基本农田,我们整体流转,打包给种粮大户,每年按照油菜和稻子轮作的方式提高土地利用资源,村民们的务工机会和收入都增长了许多。”(方非凡 郑承睿)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