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胡宝善问答网
2024-05-25 03:42:32

市中心广场人行天桥何时建成?春节前

  本报记者 郑欢

  “市中心广场的人行天桥现在建设到哪一步了、什么时候建成?”近日,不少饶城市民向本报咨询,位于市中心广场的人行天桥建设进展情况。带着大家的期盼,记者进行了走访。

  据悉,市中心广场赣东北大道与解放路交叉口周边商业公共服务发达,现有交通流量较大,常出现人车争道导致车辆行驶缓慢、上下班高峰期交通拥堵现象,行人过马路也存在安全隐患,为改善这一区域交通状况,实现人车分流,市城管局组织实施了老人民广场人行天桥项目。根据前期的设计规划和征求社会意见的结果,该天桥将上跨解放路、赣东北大道,主桥全长57.062米。此外,还将在烟草公司、亿升广场各设置一座垂直电梯,在市中心广场、亿升广场分别设置自动扶梯。主桥及梯道均采用钢结构,整体呈如意造型,于10月正式开工建设。

  11月29日,记者来到项目施工现场,只见在机械隆鸣声中,各项施工正按照设计的要求迅速高效进行。针对市民关心的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和完工期限,市城市综合服务中心桥梁管理服务科科长徐丽娟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已完成桩基的施工,下一步将按施工进度计划逐步安装钢立柱、钢盖梁及主桥钢桥面的吊装,同步在明年1月15日前将电梯安装调试完成,力保春节前完成桥梁的栏杆、亮化、装饰工程以及人行道及道路的恢复并实现顺利通桥。徐丽娟表示,该人行天桥的建成投用,可以使穿越道路的行人和路面上的车辆实现完全分离,在避免行人横穿主路带来安全隐患的同时,保证城市主要道路的通行能力,确保交通通畅和行人安全。

《万千气象新征程·“县”在出发》特别节目在婺源举办 陈小平出席并致辞

  致辞中,陈小平代表省政府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江西发展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感谢。他说,今年,央视新闻陆续走进浙江、江西等省份,打卡50多个宝藏县区,推出《“县”在出发》大型融媒体节目,赢得了广泛赞誉,引起了巨大反响。特别是央视新闻多次打卡江西,先后聚焦赣州国际陆港、“中国门窗之乡”安义,深度报道了我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色做法,这次又来到“梦里老家”婺源,必将进一步提升江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陈小平表示,江西各地区位地形、风土人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各具特色、各有所长、各美其美,县县有优品、乡乡有特色、村村有亮点,呈现百舸争流、百花竞放之姿。奋进新征程,江西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重要要求,全力打造“三大高地”、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希望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江西改革发展,进一步讲好江西精彩故事,传播江西最美声音;希望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持续聚焦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更多宝贵意见。

  特别节目中,发布了《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调研报告》《中国县城高质量发展透视(2023)》蓝皮书、《全国专业功能县县城新型城镇化发展指数》,围绕《县域如何做好“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城市化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县域机会与挑战》《超级县是如何炼成的?——从百强县榜单看中国经济增长点及变化》两大课题进行了圆桌论坛。节目还邀请了全国30余位县委书记或县长以及特色产业带头人,以样态丰富的节目形式,多角度展示新征程上,各县域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实践的丰硕成果及新时代基层党员干部青春风采。当晚,还举行了《了不起的中国县》——带货直播活动。

设立全国生态日意义深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我国率先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近十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四分之一来自我国;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高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唤起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感、自豪感。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美丽中国建设为了人民,美丽中国建设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我们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锲而不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地唤起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代名词,男女老少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饱含着的中国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自然观到“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我们要传承发展,在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同时,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