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贾德善问答网
2024-05-23 16:08:32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不久前,公安部公布6起非法占用耕地犯罪典型案例,依法严厉打击非法占用耕地犯罪活动;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联合通报5起“大棚房”问题典型案例,及时纠正制止、严肃查处各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建设非农设施的行为。各地区各部门充分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零容忍”管住新增问题,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到实处,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管好用好每一寸土地,强化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提升。从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到规范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再到全面落实党政同责,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守住了18亿亩耕地红线,耕地持续快速减少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全国耕地面积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1/5的人口,从当年4亿人吃不饱到今天14亿多人吃得好,有力回答了“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然而,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一些地方节约用地意识还不够强,违法违规占地以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时有发生,冲击耕地保护红线的各类因素复杂交织,耕地保护任务仍然艰巨。严守耕地红线,要统筹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做到“稳总量、优布局、管用途、严追责”,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护好耕地,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目前,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相关考核办法已经出台,对于突破耕地保护红线等突出问题将实行“一票否决”。截至2022年底,13个粮食主产区均已推行田长制,并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稳住总量的同时,还要优化布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要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通过经济奖惩措施,督促南方省份有计划、有节奏、分类别、分区域恢复一部分过去流失的优质耕地,以有效遏制“北粮南运”势头加剧。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千方百计增加耕地后备资源,还要提质量,确保农田必须是良田。可以通过将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开展农田连片整治等措施,实现粮田变良田、小田变大田。同时,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保护黑土地,治理盐碱地,兼顾数量与质量,加强耕地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治理修复,开展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才能让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让每寸耕地都成为丰收沃土。

  饭从粮来,粮从地出。“十四五”期间,全国土地日的主题都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织密耕地保护网,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减少占用耕地,为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沃土,才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助推绿色转型发展,端牢我们中国人自己的饭碗。

  (常钦)

横峰以人才科技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构建高层次研究平台。作为江西省首批4个良种繁育基地县之一,横峰通过开展县委书记领衔人才工作项目,整合原有新型研发机构天下禾育种研究所和江西省薯类产业技术体系赣西综合试验站,成功申报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将江西兴安种业打造成为省内顶尖和国内一流的生物育种科学研究高地、种源关键技术创新高地,为水稻、油菜、红薯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夯实种源保障。

       力促产学研深度融合。坚持校地、校企合作,与江西中医药大学、江中制药联合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药现代化”专项项目“中药材大品种——葛(葛根、粉葛)的开发”,共培育新品种2个,申请多项专利,上市多个健康产品,今年高分通过中国生物技术中心验收。建设了全国葛种质资源圃,并以科研项目合作的形式引进江西农业大学博士团队共同参与葛新品种选育课题研究,推动横峰葛产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本土化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业专家和种业公司力量,组建10支产业技术指导服务组全程提供技术保障;积极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养大户、新农人、乡村治理带头人四类对象为重点,采取课堂教学和现场实训相结合的方式,分产业、分专题有针对性建班办学,让农民掌握一技之长,成长为“田专家”“土状元”。今年以来,累计培训高素质农民200余人次,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52个。

(余琳 廖韵)

玉山合作社示范引领乡村产业发展

  “我们基地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用来种植蔬菜、菌菇类作物,每天有30来个村民在这里工作,每个月能拿到3000余元。”玉山县剑鸿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付宏高表示,下一步,他还将继续流转土地,扩大种植规模,调整产业结构,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

  “我有空就会来合作社干活,每天能有100多块钱的收入。”今年58岁的村民邱腮花乐呵呵地说,她家就住在附近,来这干活既可以增加收入,还不耽误接送孙女上下学,她很满意。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近年来,玉山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积极鼓励村一级党组织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户将撂荒的土地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或农业大户,开展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等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合作社务工,带动群众找到增收致富“良方”,为村集体增强“造血”能力。

  “我们这里交通便利、土地平整,村集体流转了1000余亩土地,吸引了五家合作社前来发展规模种植业,推动了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提高了土地效益。”据玉山县岩瑞镇五里洋村党支部书记赵斌介绍,每年加上上级奖补资金,合作社可为村集体增加10万余元收入,带动了200多人就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