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冷德友问答网
2024-05-23 13:31:29

以自然资源高效保护利用支撑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期间,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西实践把脉定向,也对新时期自然资源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周荣华表示,全市自然资源系统深入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努力在统筹资源保护和保障发展实践中“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

  2023年以来,全市自然资源系统锚定目标,积极作为,担当实干,全力推动自然资源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获得新成效:《上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顺利报省国土空间规划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审议,划定永久基本农田571.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961.87万亩、城镇开发边界645.16平方公里;消化处置批而未供土地1.71万亩、批而未用土地2.35万亩、闲置土地1.25万亩,盘活低效用地1900余亩;修复废弃矿山4.13万亩、实施矿山“边开采边治理”2.73万亩……

  全市自然资源系统将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强化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强化矿产资源初级产品供给,当好维护国家粮食和能源安全的“责任人”;坚持把稳增长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强化自然资源要素精准配置,推动矿产资源增储上产,当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的“服务员”;严守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大力推进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当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优化自然资源领域营商环境,当好资源资产权益的“守护者”,努力以自然资源高水平保护高效率利用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婺源县开展“三孩生育政策宣传 暨托育服务宣传周”活动

       活动现场气氛浓厚热烈,主办方通过搭建彩虹门、悬挂宣传横幅、设立展台、放置易拉宝展架、发放宣传彩页、赠送礼品等形式,向广大婴幼儿家庭宣传科学的托育服务理念和育儿知识,帮助家长了解托育、信任托育、参与托育、支持托育,为托育服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环境。据统计,该活动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发放宣传品26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近3000人次,发放托育服务免费体验券100余张。

       此次宣传活动,通过“政府指导,托育机构参与”的新型宣传方式,提高了群众对托育服务机构的认知度、参与度和信任度,真正让托育家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同时引导家长将0-3岁婴幼儿托付给专业托育机构,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

  扭、转、跳,一串连贯动作做下来,陕北秧歌代表性传承人魏建明赢得满堂彩。年逾七旬的他,常在闲暇时来到文化馆、广场、小区,为乡亲们义务指导秧歌技巧。只要谈起秧歌、跳起秧歌,魏建明就精神头十足:“希望秧歌能融入大家生活,浸到人们心里。”

  松散的黄土添加蜂蜜、食用油和棉花,在匠人手中便成了泥塑;普通石头经刀琢斧削,化为姿态万千、神情各异的精美石狮;高亢嘹亮的绥米唢呐绕梁不绝,吹奏出陕北人特有的奔放热情……漫步于陕西省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能够感受黄土地上民间艺术的活力,领略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热烈而质朴的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陕北粗犷豪迈、关中深沉敦厚、陕南钟灵毓秀,三秦大地孕育出风格迥异的民间艺术。如何让融进人民血脉之中的民间艺术,继续滋养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是一道现实课题。

  民间艺术“被看见”才能“被热爱”。近年来,华阴老腔、《唐宫夜宴》国风舞、民间烟火“打铁花”等频频出圈,让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多社会关注。在西安易俗社文化街区,秦腔剧目与说唱、脱口秀等新潮表演同时上演,吸引了众多年轻群体。在大唐芙蓉园演出17年的东仓鼓乐社,2022年开始在短视频平台进行直播,1年多时间有近6000万人观看,全网播放达数亿次。这说明,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找到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就能让传统的成为时尚的、古老的成为时代的。

  民间艺术“活”起来,关键在传承。民间艺术的传承人是“手艺人”,更是“守艺人”。绥德县为发掘优秀民间艺术传承人,专门开班教学、辅导培养,还组织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进乡村。正如魏建明所说:“代代接力,民间艺术才能不断焕发光彩。”民间艺术魂在乡土,根子在人。要不断融合新的艺术展现形式,提升民间艺术的吸引力和传播力,进一步夯实其活态传承的基础。

  文化艺术无价,其传承发展有形。以民间艺术为载体,带动文化产业、乡村产业发展,可以为艺术传承创造更好条件。近年来,在绥德县,1200余人从事石雕产业,群众增收致富,实现点石成“金”;在千阳县,1.2万名绣娘借“西秦刺绣”技艺,“绣”出美好生活;在汉中市,细细青藤在村民手中百转千回,成为一件件热销藤编产品……民间艺术小工坊成了致富大产业,让优秀的民间艺术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展现出更强的活力。把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利用好,有助于激扬群众的精气神,更好延续历史文脉。

  东仓鼓乐社主管齐兴峰曾经自问:“古老艺术,会有人喜欢吗?”随着触网的深入,他对此很有信心。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传承发展,民间艺术肯定会有受众。更好激活民间艺术的生命力,让民间艺术之美浸润心田,就能推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进一步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原韬雄)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