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孙念祖问答网
2024-05-19 10:50:41

夯实发展基石 增进民生福祉 ——我市以高质量发展成效检验主题教育实效

1月初,2024年上饶市招商引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活动举行。市政府与世界500强企业京东集团和海亮集团,分别签订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总投资193亿元的8个重大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这批项目的引进落地投产,将在上饶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形成更多新的增长点与增长极。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坚持以学促干,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主题教育同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 以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成效检验主题教育成果。

筑牢思想之基,凝聚高质量发展磅礴伟力

组建“可爱的中国”宣讲团,吸纳种粮大户、“田秀才”“土专家”等成立宣讲队,开展饶河调串堂班表演宣讲,创新“车间课堂”“小板凳课堂”“程樟柱宣讲队”等形式……我市各地结合实际创新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干担当促发展、践行宗旨惠民生的生动实践。

我市把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贯穿主题教育全过程各方面,教育引导领导干部从思想深处切实答好“政绩三问”,即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切实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本领,广泛汇聚“一座城、一条心、一起拼、一定赢”的强大合力。

精准落实省委2023年度“1+5”综合考核文件精神,牢牢把握“三新一高”战略导向,注重典型示范引领,鞭策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去年以来发布“干部创先英雄榜”13期,选树“新时代赣鄱先锋”54人、“我是党员我带头”“争当学习方志敏革命精神好干部”先进典型134人,激励和引导党员干部以实干创实绩。

聚焦“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主题,通过扎实开展典型案例解剖式调研,系统总结提炼产业发展经验做法,制定出台《上饶市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现代化建设“1269”行动计划(2023-2026年)》,为加快打造特色鲜明的制造业强市指明了方向。

聚焦产业之要,点燃高质量发展强劲引擎

晶科能源成为全球首个光伏组件量突破200GW的企业,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锂电新能源全产业链基本形成,上饶荣登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第39位,列全省第一,中部第六……

产业是强市之基、兴市之要。全市上下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目标要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扬长补短、固本兴新,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迈出坚实步伐。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7%,经济发展速度居全省“第一方阵”前列。

抓工业壮实力。围绕“2+4+N”产业体系,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具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2023年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历史性跃升至全省第二,成功实现“四年进四位”;新增上市公司3家,占全省新增数的四分之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7家;新增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9家;新增省级(培育、特色)产业集群5个,产业集群总数达18个列全省第一;晶科能源成为全市首家千亿级企业,中旭科技成为全省首家互联网本土上市企业。

抓融入扩开放。全力打造江西对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先行区,作为特邀城市首次参加推进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科创生态建设大会、进博会G60专场会议、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获批设立综合保税区,建成投运上饶国际陆港,新增昌景黄高铁等出省通道,首开上饶-温州铁海联运班列,福州港上饶码头基本建成。

抓乡村促振兴。举办农业产业化“头雁引航•雏鹰振飞”专题招商活动,2023年引进农业产业化项目74个。着力打造国家级优质水稻产业集群、以马家柚为核心的特色水果产业集群和环鄱阳湖现代渔业经济圈。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和美乡村,2023年新建美丽集镇45个、秀美乡村点2304个。加大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婺源县入选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抓旅游促消费。加快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旅游市场加速出圈,建成开放信州万达“魔方街”、广丰洋口夜市等一批特色消费街区。2023年接待游客2.2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50亿元,均保持全省首位,婺源县篁岭村获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400家,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637.3亿元,增长6.8%。

夯实民生之本,释放高质量发展惠民红利

“工作人员运用就业之家线上平台,迅速帮我找到了一份电商运营工作,我很满意!”近日,在上饶市就业之家,市民支杰辉高兴地告诉记者。去年11月以来,我市大力建设覆盖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开发区和大中专院校的“就业之家”网点,线上线下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便捷、精准、高效的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我市把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作为主题教育落脚点,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着力打造心情愉悦、开心生活的幸福城市。

拓宽就业“增收路”。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着力稳定和扩大就业岗位,不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有速度、有温度的就业服务。2023年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数5.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8.6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3.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7.5%。

织密民生“保障网”。完善民生实事谋划、推进、督办机制,全面推进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一批城市功能品质提升、老旧小区改造、中小学建设等项目陆续完工。2023年,旭日大桥、云碧峰大桥、灵溪大桥、吴楚大道立交桥建成通车;新建城市公园10个、小游园小绿地31个、绿地181万平方米、绿道58公里、森林浮道7.5公里;改造棚户区19187套、老旧小区90个,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106套,完成中小学校建项目318个。开展“文化进万家”“文化三下乡”“百馆千万场”等文化惠民活动5200余场。

打好绿色“生态牌”。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提升攻坚战,持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抓好上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让群众尽享高质量生态环境。2023年,上饶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婺源县篁岭入选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范案例;我市PM2.5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位列全省第三,空气质量优良率97.0%,同比上升3.0%,稳定保持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做实治理“大文章”。深入实施“大抓基层年”活动,推进“党建+网格+微小事”,高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整合梳理110、 12345、市长信箱及各类网民互动平台上的民意诉求,打造“E呼即办”群众诉求快速响应办理智能平台,让群众诉求办理提速提质提效。扎实开展“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推动全市6万多名党员干部常态化走村入户,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制度,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下基层宣讲1512人次,到基层现场办公3241人次,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数2117件,开展下访接访1739人次,化解群众信访积案537件。

人行道“小改造”彰显“大民生”

  本报记者 郑欢 见习记者 周梦沁

  今年以来,市城管局结合勘测结果与群众反馈意见,对饶城凤凰大道、万达周边、五三西大道路面、黄金水岸南门等地的人行道进行升级改造,以改善城市面貌,加快开展城市绿色慢行交通系统建设。记者从市城管局获悉,人行道升级改造项目目前已经全面完工并验收完成。

 

  优化道路网络 保障连续畅通

  替换破损砖石、打通便捷小路……五三西大道路面及人行道维修改造项目(赣东北大道至解放路)对道路网络进行了优化,保障人行道连续畅通。

  12月6日,记者来到位于饶城五三西大道的雷锋像公交车站,市民们站在平整亮眼的吸水砖上等公交车,站台的无障碍坡道与人行道相对应,可以直通胜利路,许多非机动车也在此转向,避开了与解放路和胜利路交叉路口的拥堵。“这条小路把五三西和胜利路连起来,行人来往也方便,尤其是婴儿车、老人和残疾人的轮椅可以直接过去。”在小路旁边经营着四维电力器材经营部的余老板说,小路是前几个月修的,并且重新铺设了吸水砖,看上去平整、美观,走这里感觉安心多了。

  据介绍,五三西大道沿线商业繁荣,人行道两侧多为商铺,人流较多,一直以来存在标识标线混乱、盲道设置不规范、路基沉降破损等问题,对行人的日常通行造成极大不便。与此同时,人行道路面宽度狭窄、与车行道及两侧商住区的衔接不畅,也造成了人行道日益拥挤、与机动车抢道、人车混行现象频发等问题,更是加剧了道路交通的拥堵现象。“此次市五三西大道(赣东北大道至解放路)的改造建设是为了方便广大市民的日常出行,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和城市道路交通的畅通,共改造人行道638平方米、安装了64个雨水篦子、加固安装44座雨污井、更换26米破损路缘石,并进行水稳层浇筑、井盖智能监控报警设备安装等。”市城管局道路养护科科员陈一炀介绍。

  结合生活需要  保障出行安全

  针对管道破损、行人出入安全等问题,黄金水岸南门人行道改造项目更换沥青路面,增设石墩并进行交通规划,让市民倍感安全、安心。

  “原先这两边的小门我们常常散步经过,要上来的汽车交会,现在这边拦着,车子都往远处下,我们也安心多了。”家住饶城丰溪路北侧黄金水岸小区的陈先生指着小区南门两侧的石墩告诉记者,以前这个出入口经常出现碰撞事故,现在风险就低了很多,汽车也不会堵住小区的门口。据了解,除了增设圆球挡车石,此次升级改造还更换了3980.95平方米的沥青路面。 

  “更换沥青路面我是很开心的,顾客车子开上来也平稳,生意都更好。”在黄金水岸南门人行道经营着汽车美容店的李老板告诉记者,原先的青石板存在许多破损,一下雨踩着很容易翘起来溅射裤腿。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沥青路面的更换并不简单,在与物业沟通后检查发现存在管道破损、居民家中反水等现象,于是在铺设的沥青路面之前进行了化粪池清污,并加固87座井(雨水井28座污水井22座、其他井37座)。    

  据介绍,黄金水岸南门的人行道每周六上午还设有石头早市,市民们会进行黄蜡石、石观赏石类、玉石类珠宝玉器类、根雕等交易,更换沥青路面对于早市的经营提供了更加干净平整的场地。“人行道升级改造需要因地制宜,我们通过听证会综合考虑行人与附近居民的意见,并与交警部门、物业多次沟通,最终形成改造方案,保证了群众的出行安全与生活需要。”陈一炀说。    

  实现整洁美观  提升行人体验

  在安全的基础上,如何在流量大的商圈人行道平衡好行人体验与车位规划呢?万达周边人行道及滨江西路人行道改造项目因地制宜,在探索中给出了答案。      “改了以后停车位更整齐,路也更宽,广场门口也干净了不少。”12月6日傍晚,万达广场内嘉百乐超市的员工郑先生赶来上晚班,他将电动车停在重新规划好的非机动车停车位上,指着广场门口的吸水砖,他告诉记者,原先砖块有破损的,常常不能完全清理缝里的垃圾,修补后干净很多。据介绍,根据现场踏勘,人行道沿线均为商铺,停车的需求量大,而原先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停,长期来回碾压,造成人行道路面铺砖的破损。“我们铺砖修复是在原有图案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由于万达广场特殊的城市地标性质,在多次沟通和商议后,保留了路口的铜钱雕塑以及周围的大理石图案,兼顾整洁美观。”陈一炀介绍,除此之外,此次升级改造在商铺门口与 V 字转弯处添加了人行盲道设计,对破损的路缘石进行更换,设置护栏,对检查井进行加固,对破损的管道进行更换,并对损坏的路灯进行拆除新建。 

  据了解,万达广场周边此次升级改造将现有人行道铺装改造为沥青混凝,并针对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布置与停车走向引导进行相应的优化设计。同时停车位已经不满足当前停车需求,需要重新进行停车位的划分,以便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我们根据业主意见,对原有人行道结构层进行挖除,新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针对原先停车混乱的问题,新建机动车停车位约90个,非机动车停车位约627平方米(约522个)。”陈一炀说。

设立全国生态日意义深远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论断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我国率先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推动建设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近十年全球增加的森林面积四分之一来自我国;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海上风电装机规模高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产业正成为中国制造新名片……实践证明,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唤起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成就感、自豪感。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美丽中国建设为了人民,美丽中国建设依靠人民,人民群众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主体。我们要增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久久为功,持续发力,锲而不舍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全国生态日将更好地唤起我们建设美丽中国的责任感、使命感。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代名词,男女老少耳熟能详,家喻户晓。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饱含着的中国智慧。中华民族向来尊重自然、热爱自然,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孕育着丰富的生态文化。从“天人合一、万物一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自然观到“民胞物与”的生命关怀,我们要传承发展,在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文化支撑和理论滋养同时,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推动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新华社记者 王立彬)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