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余克勤问答网
2024-05-26 22:27:50

城市增“绿”几分,要请百姓打分

  城市是人民的城市,绿化作为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首先应该服务于人。如果没有把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那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绿化景观就可能成为“花瓶”式景观、面子工程;如果忘记了城市绿化为谁“绿”,那么对“四季有花”的盲目追求就偏离了市民对美丽家园的渴望、对宜居宜业之城的期待。从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才能将城市绿化的好风景真正转化为群众的好感受。

  城市绿化不仅要为人民生活提供便利,还应满足人民亲近自然、安居乐业、寄托情感的多种诉求。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形形色色的健康绿道、口袋公园、城市森林,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为都市生活提供养分,也提升了城市吸引力。乡土树种也是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有机载体,承载着一方风土人情,让归家游子记起乡愁,无形中成为人与城市、故乡的一种精神纽带,不应在对新奇“洋”“贵”树种的片面追求中被抛弃。

  城市绿化既要满足生态、经济、景观的要求,也要满足健康、安全、宜居的需求。要统筹兼顾,平衡好环境建设和各项民生举措,从实际出发,在景观规划过程中保留一定比例的乡土物种,并尝试打造融入地方人文精神的特色绿化景观。要重视城市绿化的互动体验打造,积极推广“生态+”业态,努力提升生态建设综合效益。相关部门不妨多问计于民,在绿化决策中与社会各界加强互动,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以提高城市绿化效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这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有之义,也与人民对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殷切期望不谋而合。城市绿化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长远为计,久久为功,践行好以人为本,真正做到城市增“绿”,人民幸福。(周以航)

陈云在全市“大抓基层年”活动动员部署会上强调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 加快构建新时代基层治理新格局

  本报讯 记者陈绍鹏报道:2月24日下午,全市“大抓基层年”活动动员部署会召开。市委书记陈云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大抓基层鲜明导向,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加快补短板、提质量、增效能,加快构建新时代上饶基层治理新格局。

  市委副书记、市长邱向军主持,市委副书记郭素芳解读了《中共上饶市委关于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实施方案》;任海斌、陈冰、帕塔尔·胡加买提、吴树俭、杨建林、祝美清、郭峰、胡心田、诸立、徐宏、张继田、孔先锋出席。

  陈云指出,开展“大抓基层年”活动,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省委工作要求的实际行动,是增强矛盾纠纷化解能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有效抓手,是营造平安和谐稳定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各地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强化统筹协调,推动党建引领更加过硬、治理能力更加过硬、风险防范更加过硬、为民服务更加过硬。

  陈云要求,要深入实施“党建引领走前列”行动,打造坚强战斗堡垒、过硬干部队伍、一流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基层基础不扎实、不牢固等问题;要深入实施“社会治理一体化”行动,建设“实体化”平台,做实“网格化”管理,坚持“系统化”推进,注重“数字化”赋能,着力解决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有欠缺等问题;要深入实施“风险隐患大化解”行动,坚决防范政治风险,狠抓矛盾纠纷化解,加强宣传教育引导,筑牢公共安全防线,着力解决风险防范意识不够、化解能力不强等问题;要深入实施“为民服务在身边”行动,践行群众路线,优化公共服务,办好民生实事,着力解决宗旨意识不够牢、服务水平不够高等问题。

  陈云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相应机构,分解工作目标,细化工作安排;要压紧压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狠抓督导检查,倒逼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要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和浓厚氛围。

  陈云还就做好信访稳定、安全生产等工作提出了要求。

  邱向军在主持时要求,要提高思想政治站位,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确保活动有力有序、高质高效推进;要细化目标严落实,配齐配强基层力量,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切实把“大抓基层年”活动打造成为创先争优的示范工程、党员群众的满意工程;要严督实导优成效,坚持日常督导和专题督导相结合,真正把群众关心的事情抓实、把群众满意的事情做好、把群众受惠的事情办成,进一步汇聚“建设制造强市、打造区域中心”的磅礴力量。

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两条红线都是高压线

  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这些年来,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保证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吃饱肚子而且饭碗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就是牢牢守住了耕地这个粮食安全命根子。耕地保护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违法违规重大典型案例,主要是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化带、庄园综合体等“要景观不要吃饭”问题突出,对此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各类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对新增违法“零容忍”,对查实违法坚决依法查处整改。同时,对于过去不合理流失的部分优质耕地,也要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因地制宜、有计划、有节奏地恢复回来。但是,恢复过程中绝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立足国情国法,坚决打击侵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造园、造湖、造林、造景等行为,这绝不是所谓“翻烧饼”“退林还耕”,不能偷换概念。有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实践表明,通过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生态退耕关系,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改善,退耕还林只有巩固,不可能“倒车”。退耕还林地块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至25度坡耕地等范围内,这类地块生态脆弱,宜林不宜耕。要严禁在林地、湿地、河道湖区以及严重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开垦耕地,更要严禁在永久基本农田上造林种树,两个方面都是明令禁止的。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标本兼治的制度、规划、技术手段逐步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315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都是高压线、生命线,要按划管结合原则,落实《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不允许拆东墙补西墙。

  这些新事物归根到底都要“落在地上”,落到实际生产经营的农民身上,技术手段进步,管理理念也要进步,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之外,还要更好发挥经济手段作用,通过利益调节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集体保耕护林的积极性。

  “国之大者”尤其需要“为大于其细”。春耕秋收,夏耘冬藏,农业生产有自然节律。对违规利用耕地的整改复耕,必须尊重农业生产规律,严禁不顾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处于成林期、鱼塘处于收获季,强行拔苗砍树、填坑平塘;必须尊重农民意愿,还要合理合情、实事求是设置过渡期,做好政策解释和合理补偿,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将耕地找补回来,让耕地保护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农民成为保护耕地的重要行动主体。(王立彬)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