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关仁问答网
2024-05-18 18:13:36

德兴:持续提升行政复议为民服务质效

  始终把握一条主线,加强行政复议基础保障。始终践行复议便民为民宗旨,贯彻“公平公开”原则,通过“三强化”大力推进行政复议规范化建设,实现了“一扇门对外、一套人马办案、一把尺子裁量”。强化人员队伍建设,定期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典型案例点评、重大案件分析研讨,扎实推进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现代化。强化财政经费保障,严格落实行政复议经费保障,把行政复议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强化阵地场所建设,对行政复议办公场所进行升级改造,设立受理接待室、案件审理室、资料室、阅卷室、调解室、听证室、档案管理室等,实现行政复议“一站式”办理。

  严格落实两项制度,推动行政复议规范化运行。建立集体讨论工作制度,集体商讨行政复议案件,提升行政复议案件办理质效,规范行政复议工作程序。建立行政案件诉前分析制度,充分发挥行政应诉对依法行政的倒逼作用,规范行政行为,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建章立制“管长远”,印发《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明确应当集体讨论的重大行政复议案件类型、集体讨论事项、与会人员职责、讨论意见落实等内容。发挥优势“集众智”,在德兴市司法局和律师事务所中抽选部分法律专业人士,围绕被申请人行政行为程序、证据、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等重点环节展开讨论研究。集中精力“攻难点”,联合涉案行政部门、政府法律顾问,对案情重大、复杂的行政应诉案件进行分析研判,对诉讼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问题进行分析梳理。

  坚持强化三项行动,提升行政复议为民服务质效。始终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强化三项行动,畅通行政复议咨询、申请、服务和监督渠道,维护申请人的行政复议权,提升行政复议为民服务质效。开展行政复议为民便民行动,在16个司法所设立“行政复议代办点”,在社会治理中心设立“法律服务咨询”窗口,开通非诉纠纷服务绿色通道,优先为涉企案件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纠纷化解等服务,并与市管局、法院联合印发《三部门关于建设德兴市知识产权非诉讼纠纷解决渠道建设的通知》,积极为企业提供非诉调解服务。开展行政复议进园区、商会、企业专项法律服务活动。印发《开展“行政复议进园区、商会、企业”专项法律服务活动方案》的通知,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队”,在德兴高新区、新岗山工业园、银鹿工业园、德兴市女子商业联合会、德兴市石材协会、德兴市化工协会等六个园区、商会设立“行政复议联系点”,建立互动联系机制,积极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开展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大回访”活动。在行政复议终结后,不做“甩手掌柜”,畅通申请人案后咨询反馈渠道,耐心做好案后答疑解惑工作,同时督促申请人和被申请人落实调解协议。对已经进入到诉讼阶段的复议案件,主动加强与当事人的沟通,充分发挥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机关沟通互动密切的优势,努力协调促成行政赔偿、补偿以及行政机关行使法律、法规规定的自由裁量权等案件达成调解。

市委宣传部深入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

深入开展“文明实践+党的声音进万家”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运用基层宣讲、文艺演出、文化惠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载体,深入宣传党的各项政策,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村入户“飞入寻常百姓家”。聚焦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践行“办民事、解民忧”,积极开展关爱“一老一小”“亲情连线”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亲情连线工作室”2736个,开展“亲情连线”4万余次,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架起“连心桥”,实现“云团圆”。积极开展春节、清明、中秋等“我们的节日”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厚植家国情怀。2023年以来,依托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开展“党的声音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移风易俗、乡村振兴、文化文艺、助学帮困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22万余次。(周小滔)

婺源打造“露天剧院”促进文化惠民

  婺源县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把文化惠民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该县先后投入资金7500万元,开展民俗文化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出版系列文化丛书,让广大百姓共享文化大餐。“我们组织文化工作组,深入全县100多个行政村,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工作,建立健全非遗数据库。”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施杰平介绍,该县普查到传统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八大类72个项目,恢复了傩舞、抬阁、豆腐架、茶艺、板龙灯、花灯等一大批民俗文化,铺垫了文化惠民坚实基础。   

  为促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让“露天剧院”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剧院”,该县还积极推进非遗进街区,成功推出了江湾梨子巷非遗一条街、非遗展示馆、篁岭景区非遗夜游等文化项目。“除了赏美景,还能看徽剧,不虚此行。”在江湾景区古戏台上,国家级非遗徽剧常态化上演,赢得游客纷纷点赞。在篁岭景区,古朴神奇的傩舞表演引得游客驻足拍照,让人们感受到了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行走在婺源李坑、汪口等景区,不经意间就能与非遗进行亲密接触。

  “我们按照‘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思路,推动婺源茶艺、歙砚制作、徽剧表演等优秀民间文艺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县4A级以上景区均有非遗项目、传承人常驻展示。”婺源县文旅集团负责人王晖介绍,婺源非遗与旅游融合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案例”。如今,婺源全域成了“露天剧院”,吸睛指数越来越高,也让民俗文化焕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促进了文化强县建设提质增效。

  (吕富来 毕晓霞)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