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吴克俭问答网
2024-05-13 17:27:27

细织医保“服务网” 为民撑起“健康伞”

  在“综合柜员制”实施过程中,该局围绕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多的问题,对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逐项解决了办理流程、办理时限、业务交叉、前后台衔接等问题,实现了对关键环节控制点的有效监控。该制度实施以来,关键事项平均每件办结用时不到10分钟,效率提高了70%以上。

  同样欣喜的还有居住在古埠镇的张先生,他说:“我的爱人瘫痪在床,一直享受医保亲情护理。今年好了,医保开通的叠加护理模式更加暖心,医保派遣的专业护理人员直接到我家上门服务,我爱人康复的效果更好了,真的太感谢了,为医保便民举措点赞!”

  为方便群众办事,该局将门诊慢特病审核认定工作下沉至有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办理周期由原来几个月压缩至20个工作日。取消门诊慢特病结算定点医疗机构数量的限制,扩大门诊慢特病报销定点零售药店的范围。将参保登记等18个医保经办服务事项下放至乡镇(街道)办理,12个医保经办服务事项下放至村(社区)帮办代办,22项医保经办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即时办结,医保经办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同时简化程序,让群众异地就医少垫资。“真的是太好了,以前做放疗的费用都是全额垫付,再把资料寄回参保地报销。现在方便得多,直接在就诊医院用医保电子凭证就可直接结算,只付自费部分即可,少垫了不少钱,压力比原来小多了。”洪家嘴乡吴先生感激地说道。

  (王亚林)

持续增强餐饮消费动能要走好“三步棋”

  民以食为天。餐饮消费是消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冷暖的风向标,餐饮消费充满活力、动能强劲,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向好态势,市场信心持续加快恢复。上半年餐饮消费表现可圈可点,带来多重启示,也应当看到,餐饮行业一路高歌猛进,但也不乏部分商家打价格战揽客;餐饮消费套餐花样迭出,也存在部分产品误导消费者的嫌疑。如何进一步落实好有关“扩大餐饮服务消费”的通知,持续增强餐饮消费动能,还需走好“三步棋”。

  首先,持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新一轮餐饮消费的火爆,可以看到地方政府积极作为的身影。从举办“美食节”到发展“夜经济”,从发放消费券到推出“美食地图”,各级政府促进餐饮消费的意识越来越强,政策的“工具箱”也越来越丰富,带动餐饮业线下消费快速恢复,到店客流大幅增加。总体来看,这些多属于看得见的“外功”,要增强餐饮消费动能,还得修炼政策扶持的“内功”,在进一步优化行业营商环境、优化企业注册准入,进一步加大税收优惠、加大消费补贴力度等方面,为助企惠企出实招、解真难。

  其次,不断放大商圈聚合效应。餐饮消费的一大特点,就是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从南京新街口到成都春熙路,从重庆观音桥和解放碑到武汉江汉路等商圈,这些响当当的餐饮街,不光满足了消费者的味蕾,更成为年轻人“打卡”的场景。餐饮消费火起来的背后,离不开与网络平台的深度融合,从方便搜索的“美食地图”,到吸引眼球的“网红打卡地”,通过购物商圈、网络平台、商业银行共同发力,形成餐饮消费和网络流量的聚合,以网络流量带来消费流量,更容易汇聚人气,打造城市餐饮消费的“新地标”。同时,餐饮消费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也将持续拓展餐饮消费新的空间。

  最后,抓住需求开发这个关键。餐饮消费质量如何,还得听消费者怎么说。把握消费者的需求,才能把握餐饮消费的方向。毫无疑问,安全、营养、美味是消费者对餐饮业基本品质的要求,餐饮企业必须牢牢守住食品安全底线,打造扎实的供应链体系,进而提升产品和服务品质。独具风味的地方特色美食更能带给消费者不一样的体验,北方有羊肉串、南方有小龙虾,东部有茶点、西部有火锅,做出特色,是餐饮业招徕客人的一面大旗。同时,要留住年轻消费者,餐饮消费还需深谙潮流,不断在产品、服务上推陈出新,改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更愿意消费。

  (济兼)

婺源打造“露天剧院”促进文化惠民

  婺源县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把文化惠民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该县先后投入资金7500万元,开展民俗文化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出版系列文化丛书,让广大百姓共享文化大餐。“我们组织文化工作组,深入全县100多个行政村,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工作,建立健全非遗数据库。”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施杰平介绍,该县普查到传统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八大类72个项目,恢复了傩舞、抬阁、豆腐架、茶艺、板龙灯、花灯等一大批民俗文化,铺垫了文化惠民坚实基础。   

  为促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让“露天剧院”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剧院”,该县还积极推进非遗进街区,成功推出了江湾梨子巷非遗一条街、非遗展示馆、篁岭景区非遗夜游等文化项目。“除了赏美景,还能看徽剧,不虚此行。”在江湾景区古戏台上,国家级非遗徽剧常态化上演,赢得游客纷纷点赞。在篁岭景区,古朴神奇的傩舞表演引得游客驻足拍照,让人们感受到了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行走在婺源李坑、汪口等景区,不经意间就能与非遗进行亲密接触。

  “我们按照‘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思路,推动婺源茶艺、歙砚制作、徽剧表演等优秀民间文艺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县4A级以上景区均有非遗项目、传承人常驻展示。”婺源县文旅集团负责人王晖介绍,婺源非遗与旅游融合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案例”。如今,婺源全域成了“露天剧院”,吸睛指数越来越高,也让民俗文化焕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促进了文化强县建设提质增效。

  (吕富来 毕晓霞)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