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孙寿康问答网
2024-05-24 04:30:44

陈云在调研督导创文工作时强调 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让城市更美好群众更幸福

  本报讯 记者陈绍鹏报道:1月3日下午,市委书记陈云深入中心城区部分道路、商贸市场、汽车站、城乡接合部,调研督导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工作重点,紧盯薄弱环节,排查短板弱项,精准持续发力,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让城市更美好、群众更幸福。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蒋丽华,副市长李茂荣陪同。

  三清山大道与明叔大道、天佑大道与上饶大道、三清山大道和武夷山大道交汇处,过往行人车辆有序通行。陈云实地察看道路交通秩序整治、交通管理优化提升等情况。他要求,要加强道路管理,及时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加强交通秩序整治,着力遏制各类交通违法行为,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提高市民安全文明出行意识,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汽车站作为一个城市的服务窗口,反映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整体形象。陈云来到带湖路汽车站,检查了站前道路、候车厅和发车区环境卫生情况,详细了解汽车站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开展情况。他指出,要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大创建力度、强化工作措施,全力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公共秩序经得起“细评”、环境卫生经得起“细看”、基础设施经得起“细查”。

  来到远泉苗木市场、旭日第三菜市场,陈云实地督导检查市场管理、环境卫生整治及公益广告设置等情况,详细了解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进展,现场交办问题、督导整改落实。他强调,要加强精细化管理,规范商户经营行为,推动经营户文明经营、合法经营;要加强综合治理,规范划定停车线,持续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加强垃圾清运管护,坚决杜绝私搭乱建、乱停乱放等现象,努力打造“干干净净、整整洁洁、清清爽爽”环境。

  城乡接合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重点、难点。陈云来到上饶经开区兴园街道前山村,实地督导察看周边环境、环境卫生和社区管理等工作情况,对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叮嘱相关部门给予关注并抓紧整改。他强调,要强化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坚持集中整治和常态化管理相结合,推动城乡接合部环境整体大提升;要注重标本兼治,以创建为抓手,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短板,持续开展文明宣传教育,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余干爱心接力救助受伤白天鹅

  当天上午8点20分,执法人员观测到湖洲地有一只白天鹅耷拉着右翅,行动迟缓,疑似受伤。于是,执法人员小心地靠近白天鹅观察伤情,发现白天鹅右翅骨折,呈开放性伤口,伤势比较严重。“受伤白天鹅见我们靠近时,十分警觉,拖着受伤的翅膀扑进湖面,游向对岸,消失在荒草丛中。”随后,余干县河道水库管护中心和余干县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中心立即安排30余名专业人员,迅速赶到事发地,进行搜寻和救助,并调集橡皮艇、无人机,开展立体搜救。

  白天鹅消失的湖洲地湖汊密布、杂草丛生,给搜寻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搜寻中,执法人员以发现白天鹅受伤地点为中心,向周边5平方公里范围开展地毯式搜索。遇到较宽和较深的湖汊,队员们就乘橡皮艇挺进,较浅的沟渠直接赤脚涉水。无人机在空中俯瞰,不断提示队员前行的方位。经过3个多小时的艰难搜寻,终于在当天上午11点30分左右,于一处地形复杂、长满齐腰深的荒草的沟渠洼地中找到了这只受伤的白天鹅。

  随后,执法人员将受伤白天鹅移送至县公安局珍贵濒危野生动物临时保护站救治。“白天鹅右翅折断,受伤严重,已经无法飞翔,幸亏发现救助及时,否则将很难存活。”保护站工作人员表示,将对白天鹅进行精心治疗,待痊愈后放归大自然。

  近年来,余干县不断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群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明显提高,形成了全民共同爱护、保护、善待野生动物的良好生态氛围。(韩海建)

耕地保护生态保护两条红线都是高压线

  耕地保护事关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这些年来,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我们保证14亿多中国人每天到点开饭,吃饱肚子而且饭碗越端越稳,吃得越来越好,就是牢牢守住了耕地这个粮食安全命根子。耕地保护这根弦必须时刻绷紧。2022年耕地保护督察发现的违法违规重大典型案例,主要是侵占耕地挖湖造景、超标准建设绿化带、庄园综合体等“要景观不要吃饭”问题突出,对此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决遏制各类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对新增违法“零容忍”,对查实违法坚决依法查处整改。同时,对于过去不合理流失的部分优质耕地,也要坚持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因地制宜、有计划、有节奏地恢复回来。但是,恢复过程中绝不能“简单化”“一刀切”。

  立足国情国法,坚决打击侵占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造园、造湖、造林、造景等行为,这绝不是所谓“翻烧饼”“退林还耕”,不能偷换概念。有序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根本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实践表明,通过正确处理耕地保护和生态退耕关系,既可以改善生态环境,也能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强调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环境需要持续改善,退耕还林只有巩固,不可能“倒车”。退耕还林地块严格限定在25度以上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15至25度坡耕地等范围内,这类地块生态脆弱,宜林不宜耕。要严禁在林地、湿地、河道湖区以及严重沙化、水土流失严重等区域开垦耕地,更要严禁在永久基本农田上造林种树,两个方面都是明令禁止的。

  目前,我国耕地保护标本兼治的制度、规划、技术手段逐步完善,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我国首部“多规合一”的国家级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划定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315万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都是高压线、生命线,要按划管结合原则,落实《关于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的指导意见》,不允许拆东墙补西墙。

  这些新事物归根到底都要“落在地上”,落到实际生产经营的农民身上,技术手段进步,管理理念也要进步,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之外,还要更好发挥经济手段作用,通过利益调节机制,充分调动农民和集体保耕护林的积极性。

  “国之大者”尤其需要“为大于其细”。春耕秋收,夏耘冬藏,农业生产有自然节律。对违规利用耕地的整改复耕,必须尊重农业生产规律,严禁不顾果树处于盛果期、林木处于成林期、鱼塘处于收获季,强行拔苗砍树、填坑平塘;必须尊重农民意愿,还要合理合情、实事求是设置过渡期,做好政策解释和合理补偿,有计划、有目标、有节奏地将耕地找补回来,让耕地保护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和美乡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农民成为保护耕地的重要行动主体。(王立彬)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