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谢大海问答网
2024-05-23 12:48:47

大爱无疆 救死扶伤

  钱雪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ami,ami(阿蜜),法语的意思就是朋友。”时至今日,行医16年的王望国,印象中最感动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在他和同事援非期满回国之际,当地的非洲人紧握他们的手,不断地说着感谢的话。

  王望国是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生,2017年11月,他参加中国(江西)第13批援非乍得医疗队。乍得是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高发地。医疗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身为队里的感染科医师,肩负着传染病科普、预防和临床治疗工作的重任。他不敢懈怠,在负责患者日常的诊断和治疗之余,还积极参与传染病的科普宣传,提高当地居民对传染病的认知和防护意识。

  “当地的气温常年在30多摄氏度,蚊子纷飞,不少居民因为被带有疟疾等传染病病毒的蚊子叮咬后,会患疟疾病。每当给当地居民送医送药,或是成功治疗疟疾、伤寒等传染病后,对方总会说ami,ami,这让我们感到很骄傲,很幸福!”身材不高的王望国说,当地经济条件落后,环境艰苦,自己每天也要竭力防蚊虫叮咬,不管天气多热,即使停电的时候,也要挂着蚊帐睡觉。同时,当地一年有3个月是沙尘暴天气。在沙尘暴肆虐的日子里,工作的地方、睡觉的地方,就是一条门缝也得死死堵住,否则半天时间沙尘就会铺满办公桌。“援非的日子生活虽然很苦,但精神上很富足,每当当地居民听我说来自于中国,他们就竖着大拇指点赞:中国是大国,中国人很有爱心,每年都有医生来给他们送药品、看病。远在他乡,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今日,提起援非往事,王望国既历历在目又甚感自豪。

  援非归国后,王望国积极参加呼吸与危重症专科规范化医师培训,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在培训期间,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他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显著提升,并培训组建了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重症团队。一份付出,一份回报!近日,江西省委宣传部、省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江西“最美医生、最美护士”名单,王望国榜上有名。接受记者采访时,王望国很谦虚,他说这份荣誉也属于上饶市第二人民医院的每一位同事,三年抗疫,他们付出太多,每一位都有着不一样的抗疫故事。同时,这份奖励也有爱人的功劳,记得有一次,在他援非的时间里,爱人开车时被撞了,爱人打电话给他,因为时差,正在睡觉的王望国半天没有接到爱人的电话。“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在工作之余还要照顾几岁的孩子,生活中遇到棘手的事情,自己帮不上一点忙,作为丈夫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满脸真诚的王望国深感愧疚。在同一个医院从事B超工作的王望国妻子苏红慧则说:“毫无条件地支持丈夫的工作,只要丈夫履行好一个医生的职责和使命,自己再苦再累也值得!”

  “治疗感染病的医生不仅要有十分的共情,时时刻刻‘痛着患者的痛’,更要有百倍的严谨,尽力杜绝每一个细微的传染盲点。行医和传医路上虽会碰到困难,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只有将扎实的医术作为‘底气’,才能够帮助他人。未来我依然会坚守并奋斗于此。”王望国如是说。

横峰打造互嵌式创新创业服务基地

  横峰讯 “这是我第一次拿毛笔,好开心,才上了一次课,我就可以写自己的名字啦!”新疆籍小伙阿卜杜兴奋地说。初冬时节,走进横峰县飞天谷各族群众互嵌式创业创新服务基地的书法课堂,只见维吾尔族、畲族、回族等各族群众正聚精会神地学写毛笔字。横峰用心用情建设创业创新服务基地,通过打造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自豪感。基地设立“中华民族共同体体验区”,配置了56个民族人物手办和“虚拟换衣”等设备,吸引了各族群众参观研学,让大家沉浸式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利用开放式融合区域,定期开展文化宣传教育普及活动,举办剪纸、书法、非遗提线木偶、皮影戏、裹粽子等传统文化活动,丰富各民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孵化本地直播带货人才。基地以“民族人才培训区”为载体,通过引进专业直播团队以及专业培训讲师,对热爱直播的各族群众和团队进行培训,并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服务,不断孵化本地直播带货人才。先后开展了短视频运营策划、直播带货理论及实操等电商技能培训8次。100余名群众通过培训掌握直播带货技能,搭上互联网的快车,让数据成为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手机成为致富的“金锄头”。

  开展爱心助农活动,鼓起各族群众“钱袋子”。基地投资80余万元建设农特产品运营中心,主要用于推广民族乡村及周边区域特色农副产品。与民族乡村开展结对帮扶,建立“新媒体+帮扶”模式,开展爱心助农活动,通过新媒体线上渠道,促进农特产品销售,推动民族乡村及周边区域协调发展,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目前,“双创”基地已与上饶地区各民族乡村建立农特产品长期战略协议,7月份销售额达900万余元,8月份达1060万元,9月份达2200余万元,实现稳步增长。   

  此外服务基地还设立石榴籽工作室, 构建少数民族群众之间、少数民族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零距离”服务群众。工作室成立以来,协调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个、调处化解矛盾纠纷5件、排查整治安全隐患12处。 (周成龙)

引入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沃土 ——鄱阳农商银行支持当地三农事业发展随笔

  蔡双珍 本报记者 陈建

  农商银行因农而生,因农而发展,三农就是农商银行发展的根基。近年来,鄱阳农商银行始终以支农服务、助力乡村振兴为己任,全力扶助普惠金融客户需求,持续强供给、优服务、增质效。截至9月底,该行客户总数11.41万户,成为全省首家贷款客户数突破10万户的县级农商行,为支持当地三农事业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强有力的农商银行力量。

  做优“三支一扶”

  以农为本强化金融供给

  鄱阳农商银行在经营发展定位上,把支农支小放在首位,始终把强化支农支小金融供给和支农支小金融服务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全行经营目标制定、日常安排部署、员工绩效考核等各方面,突出支农支小主营地位,尤其在金融支农供给上全力体现责任银行担当,扎实打好“农区保卫战”“城区争夺战”“外拓突击战”等金融服务攻坚战,聚焦科技支撑,创新信贷产品,优化金融服务,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截至9月末,该行涉农企业贷款92户、余额5.02亿元;涉农个人贷款49173户,余额68.42亿元。

  推进整村授信

  圆百姓融资创业梦想

  该行以开展“整村授信”为支农、支小抓手,组织信贷人员,深入村、组、户,实地走访了解情况。运用住行制度,要求全行必须每周开展集中走访4次,除值班人员外,机关人员与各网点一同深入基层,帮助基层支行开展对接走访,切实落实挂包帮扶机制,同时任务考核到人,加大督导力度,实行日通报、周排名,力促信贷支农工作抓实抓好。截至9月底,该行发挥授信限额内客户“随用随贷”的特色方便灵活有效授信,本年度对辖内96个行政村开展了整村授信,覆盖面达30.28%,共授信客户15249户、授信17.02亿元,其中新增授信客户3897户、新增授信2.9亿元,为精准支持百姓创业、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   

  创新金融产品

  助力三农发展加速度

  支农金融服务,适农产品先行。三农客群不同于企业、个体户、公司白领,有特定的需求、特定的自身条件,该行坚持按三农客户所需来研发适配支农产品,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该行现有线上及线下信贷产品32款,主打产品有“农户小额贷款”“个人综合消费贷款”“诚商信贷通”“社保贷”“个人经营贷款”等5大类,已发放各类首贷户贷款6381户、余额6.26亿元。其中“百福惠农网贷”“百福惠农易贷”“农户小额贷款”“银担极速贷”等4款信贷产品是专门为辖内农户量身打造的涉农信贷产品。截至9月末,这4款涉农信贷产品发放贷款共计30798户,余额41.13亿元,助力百姓省心省力融资创业。

  凝聚“政银”合力

  打好便民惠企组合拳

  鄱阳农商银行通过与各乡镇和县财政、农业农村局、园区管委会等部门沟通,全面掌握创业人员名册、基本情况,为其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定期开展送贷下乡活动;重点支持积极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质企业、致富带头人等,做到“应贷尽贷”;抓住春耕、“三夏”、秋收秋种等季节与各乡镇对接,大力发放小额信用贷、“银担极速贷”“社保贷”等产品,做到对接到户,送贷上门。该行还在辖内建设普惠金融服务点350个,在营业网点布放便民智能机具,通过社保卡申领、补换、激活等业务,促进手机银行业务和借记卡等业务联动营销,并以网点为中心,呈“扇面式”开展送金融服务进村入户活动,先后组织150余次金融知识宣传。鄱阳农商银行以更广、更深、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打造当地百姓身边的“村口银行”“身边银行”“指尖银行”。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