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谢大海问答网
2024-05-16 13:51:29

“生态卫士”热心救助遇险群众

1月4日晚9时左右,王陶忠带队在鄱阳湖三江口水域附近巡逻,发现3名群众衣服湿透,蜷缩在岸边瑟瑟发抖。凭借多年执法经验,王陶忠猜测3人可能是迷路所致。救人要紧!来不及多想,王陶忠立即用执法快艇将他们带至余干县鄱阳湖区联谊联防执法点。很快,在王陶忠的建议下,3人换上干爽衣服,在执法队员的护送下,平安到家。

“这已不是王陶忠第一次救助受困或迷路人员。”同事张建波介绍,2023年3月8日19时,王陶忠带领余干县渔政执法一中队队员在鄱阳湖重点水域康山大堤开展禁渔值守,接到南昌市新建区的求助电话,请求帮助寻找一名在鄱阳湖洲地走失的老人。接到求助电话后,王陶忠立即带领另一名队员冒雨驾驶执法艇沿鄱阳湖洲地一路寻找。王陶忠和同事顶着风雨一路搜寻,一个半小时后,终于在鄱阳湖深处的一座灯塔下,发现了走失的老人。王陶忠将老人扶上执法艇,脱下雨衣给老人穿上,给老人递上温水,安抚老人情绪,后将老人带至附近的康山乡政府。老人的家属随后赶到接回老人。

据了解,王陶忠入伍12年,多次荣获优秀士兵嘉奖。2020年退伍后,王陶忠被分配到余干县鄱阳湖湿地生态保护中心工作,曾获2021年度鄱阳湖区联谊联防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他每天与同事们早出晚归,做好鄱阳湖生态巡护工作。在打击非法捕捞、守护候鸟等工作中,不改军人本色,面对穷凶极恶的违法犯罪者,敢于冲锋在前,用忠诚和担当履行一名生态卫士的神圣职责,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韩海建) 

“可爱的中国”宣讲团赴南昌高校宣讲

宣讲中,宣讲团以红色故事“情景声画”宣讲剧的形式,围绕“爱国创造践初心”“清贫奉献为人民”“传承发展谋复兴”三个部分展开宣讲,生动再现了方志敏烈士光辉的一生,呈现出一堂生动的红色文化思政课,让听众在场景体验、情景交融中深刻感受方志敏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在广大师生中掀起了弘扬方志敏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热潮。

宣讲结束后,宣讲团成员与各高校师生声情并茂地诵读《可爱的中国》,深情表达对方志敏烈士“爱国、创造、清贫、奉献”精神的崇敬,以及对伟大祖国的赤诚之心和热爱之情。各高校青年学子们纷纷表示,要牢记历史,珍惜当下,弘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坚守信仰,坚定意志,勇于担当时代的重任。不畏困难,勇往直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可爱的中国”弋阳宣讲团还将于3月20日、21日前往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和江西中医药大学开展宣讲。

文物里的廉政故事—— 笪继良和“白菜碑”

  在上饶市铅山县永平镇,立着一块“白菜碑”,碑上刻画着一株大白菜,并写有“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意思是作为地方父母官,不能只图自己安逸享乐,不知青菜滋味,不问民间疾苦;面对子民百姓,不能让他们缺衣少食,面带菜色。这是笪继良任铅山县令时所立,告诫自己和县衙官员,要以民为本、勤政为民。

  笪继良,江苏省句容县人,初名继盛,字我箴。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至天启元年(1621年),任铅山县令。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笪继良到铅山县任县令,平日布衣素食,轻车简从,不事奢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明朝廷借口辽东战事吃紧,三次向人民加派“辽饷”,铅山县当时户籍人口已锐减至不足二万人,竟也被加派二万余两,百姓负担沉重,民不聊生。

  一天,笪继良带着两名公差走出县城,来到城外村庄一户农家。走进农舍后,他看到屋里的人个个骨瘦如柴、脸带菜色,身上已经浮肿。男主人有气无力地告诉笪继良,杂粮和蔬菜吃光了,不得已卖了一双儿女换来的几斗杂粮也吃完了。

  听罢,笪继良立即派人回县城请来郎中给这一家老少看病。笪继良问农户:“眼前抗灾自救应该种些什么作物?”农户说:“种稻子来不及了,年猪月菜,蔬菜下种一个多月,尤其是白菜,就可以吃,再种荞麦,晚秋种杂粮和豆。”又问:“你的一儿一女卖给了谁家?”农户道:“卖给了当地粮户任东家!”

  笪继良立即派公差“请”来粮户任东,从他家拉出粮豆、银两,盖上县衙大印,分发给灾民,并对为富不仁的任东进行惩处。

  事后,笪继良责令各村大粮户借出粮豆若干担,碾成米皮糠和豆粉,分给患浮肿病的农人食用;严禁卖儿鬻女,已卖者迅速寻找儿女回家;引导各家各户大种白菜和晚秋杂粮自救。

  经历此事,笪继良于县衙醒目处立下“白菜碑”,以此自勉。后来,他在“白菜碑”前和里正、地保同吃杂粮粥,同喝白菜汤;又在“白菜碑”前断案,惩罚违背政令和行贿的任粮户,使铅山百姓从灾害中走出。他还兴修水利,奖励农桑,兴办学校。他励精图治,力改弊政,鼓励农耕、抑制豪强,赈济贫民、恢复生产,严厉打击人口买卖,尽力维护贫苦百姓利益,使铅山百姓得以休养生息。数年后,笪继良因政绩卓著、百姓爱戴,被擢升为虔州州牧。他离任时,铅山家家户户焚香燃烛,男女老少洒泪相送。百姓深怀其德,集资兴建“笪公”生祠,将“白菜碑”竖于祠内,并购置田产,以供祀事。

  历经四百年风雨沧桑,“白菜碑”虽然几经搬迁,但一直被当地百姓珍视保存,向世人叙说着笪继良勤政爱民、贤良方正的动人故事和精神品格。“为民父母,不可不知此味;为吾赤子,不可令有此色。”这不仅仅是一句警示告诫之语,更是勤政、廉政的文化“遗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时至今日,“白菜碑”俨然已成为铅山一个特色的廉政文化符号,浓缩和昭示了久远的文化传统与鲜明的时代特色。

  “白菜碑”所蕴含的思想内涵不仅深深影响了古代铅山,更加警示和启迪了现代铅山。近年来,铅山县充分发挥当地廉洁文化资源,整合开发鹅湖书院、永平清园等历史文化资源,加以活化利用,使之成为干部廉政教育的源头活水。“白菜碑”就像一个标杆,指引和激励着他们奋发进取,深入实践;就如一道警符,时刻提醒自己慎权、慎欲、慎微、慎初、慎独;更是一道绿光,闪耀着以人为本、廉政为基的执政理念。对于各级党员干部来说,继承和发展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记者 蔡文逸 整理)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