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孙寿康问答网
2024-05-25 13:28:29

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植保机、无人机等装备应有尽有,智慧农机管理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得到深度应用,桁架式灌溉设备正在作业……走进山东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农场,记者被“不见一人的农田”吸引了。

  智慧种田,越种越甜。在这里,从播种、施肥到喷药、收获,能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通过科技赋能,农作物亩产可提升10%—20%。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层出不穷,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还应在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上不断下功夫,真正让农民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机械是发力点。提升农业机械科技化水平,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产。今年秋收时节,在禹城市李庄村,联合收割机进田收完玉米后,秸秆还田机、智能复式播种机接连作业,实现了收种一条龙。得益于北斗导航系统,播种机牵引设备能精准控制路线轨迹,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从凭借经验种地,到依靠科技种地,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实现了一升一降。粮食生产、耕种、管理、储运等环节,都应着力提升机械化水平。

  农机装备更精良,田间管理也要跟上。向土地要效益,需要给农业基础设施安装“智慧大脑”,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在济南市章丘区高官寨街道甜瓜精品园,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园区里,温湿度传感器、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等设施一应俱全。只需提前设定好甜瓜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就能精准供应作物所需物料。水肥等实现定时定点供给,既节约了资源,也有利于保障作物品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数字化与农业生产“跨界组合”,精准进行田间种植、管理,促进了降本增效。着眼未来,持续推进智慧农业,不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慧种地”的空间十分广阔。

  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向关键核心技术要效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在土壤含盐量0.3%的盐碱地上最高亩产302.6公斤。目前,这一品种的实打最高亩产367.4公斤,已在全国累计种植推广超4000万亩。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农民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才能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凯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种地靠科技,我们农民更有赚头、更有奔头。”瞄准农业科技前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王沛)

上饶市两会精神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持续引发热烈反响

 本报讯 记者徐芸报道:新年启新篇,奋进正当时。刚刚结束的市两会在我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通过报纸、电视等平台及时了解市两会盛况,深入学习市两会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当前上饶高质量发展宏伟蓝图已绘就,前进方向已明确,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两会精神上来,咬定“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定信心、砥砺奋进、真抓实干,全面吹响加快高质量发展号角。

“政府工作报告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对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安排部署,对工业经济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目标、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市工业与信息化融合推进中心主任王澍表示,将以深入实施“1269”行动计划为引领,以推动产业升级为重点,做强做优有色金属、非金属材料、机械制造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光伏新能源、锂电、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新型储能、人工智能、基因检测、再生医学等未来产业,加快构建具有上饶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无论是2023年取得的一系列成绩,还是2024年的奋斗目标,一个个令人欣喜的数字、一项项令人振奋的计划,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昂首奋进的上饶,激励着我们拼搏进取、争先进位。”铅山县妇联副主席饶静霞表示,将深入贯彻落实市两会精神,立足引领服务联系的职能,持续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妇女创业就业、助力乡村振兴、家庭家风家教建设、妇女权益维护保障等各项工作,竭尽全力为广大妇女儿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

“认真学习市两会精神,我的信心更强、底气更足、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德兴市银城街道银泉社区党委书记董美兰表示,将积极开展“红色物业”“四下基层”等工作,主动到矛盾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里弄小巷,倾听群众呼声,切实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在岁末年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至关重要。广丰区消防救援大队芦洲大道专职队站长余剑波表示,将聚焦应急救援新任务,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贡献自己的力量。

婺女洲里赏千年绝技 ——打铁花

  本报记者 吴淑兰 文/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对打铁花情景的生动描述。打铁花是中国最古老的烟花,更是一项美丽与危险并存的千年绝技。当1600℃的铁水泼洒空中,万珠铁屑似“焰火”绽放,仿若天女散花,一如泼金撒银。

  夜幕下,婺女洲里再现这项难得一见的千年绝技——打铁花。几名打铁花匠人手持木板,将刚刚出炉的炽热铁液迅速地击向天空,“铁水腾空一瞬间,顿时化作星满天”。近看如泼金撒银,远看漫天星辰,红光映天,让人叹为观止。他们的表演充满了力量和激情,也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尊重。手艺人一次次地击打,呈现出一场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让往来游客沉浸在火树银花的梦幻之中,感受铁花艺术的独特魅力。

  打铁花起源于北宋,鼎盛于明清时期,至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2008年被国务院和文化部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原是工匠们的祭祀活动,每当遇到重大庆典,人们会专程请打铁花工匠表演打铁花,后经千年流传,形成一种气势磅礴的独特表演风格。多流传于华北地区民间,当地群众利用“花”与“发”的谐音,取“打花打花,越打越发”之意,希望生意红火、增祥瑞、保平安。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