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年广嗣问答网
2024-05-14 05:55:22

立足新起点护佑健康再出发——探访上饶市立医院新院区(三江院区)建设

上饶市立医院医生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进修学习

上饶市立医院新院区(三江院区)施工现场

本报记者 钟芷涵 文/图

施工车辆穿梭往来、挖掘机轰鸣不息、施工队伍井然有序……在上饶市立医院新院区(三江院区)项目施工现场,忙碌的施工场景勾勒出一幅热火朝天的景象。

据了解,上饶市立医院新院区(三江院区)占地80亩,建筑面积14万余平方米,设置床位800张,机动车停车位1128个,非机动车位1870个。当前新院区主体结构已完成,计划今年年初完工投入使用,届时将设置急诊科、产科、儿科、新生儿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神经内科、心内科、消化科、肿瘤科、呼吸内科、康复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皮肤科、泌尿科、重症医学科、手术室、麻醉科、介入科等临床科室以及检验、放射、超声、心电图、内镜、输血辅助科室。新院区设施设备齐全,新老院区服务同质化,将进一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问题。

“有这么一个三甲医院在家边上,对我们三江居民来讲是件大好事,看病方便。”新院区附近世纪花园社区的居民于路平就感受到了上饶市立医院新院区建设送来的福音,她说道:“感谢政府对我们三江人民的关心,我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上饶市立医院始建于1951年,是一所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公立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是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授牌的“爱婴医院”。2003年被原江西省卫生厅批准并授牌“上饶市肝胆外科中心”,2008年被上饶市卫健委定为“信州区产科急救中心”,2022年11月18日该院上饶市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荣获“全国红十字会模范志愿服务组织”。

几十年来,该院坚持人才兴院战略,先后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目前已形成结构优化、梯次搭配合理的三级医疗专业人才体系网。全院在职员工974人,其中正高38人,副高114人,中级326人,还有26名院校聘任教授及副教授。

近年来,为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打造中心城区精品医院,上饶市立医院积极开展高精尖诊疗技术,如微创外科手术、关节镜手术、心脑血管介入治疗、宫腔镜手术及肿瘤微波消融术等;充分利用综合医疗优势,建立应急响应机制,加大多学科协作力度,成功创建“五大中心”,打通生命绿色通道,更快更专业更全面地提供救治服务,提高危急重症救治成功率。

“我们新院区的建设在功能布局上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场地更开阔,布局更科学,同时医疗设备也相对更加先进,学科的设置也会更加丰富。”上饶市立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赵超表示,新院区在学科建设、人才梯队、医疗技术、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等方面都会有进一步提升。能够进一步提升医院的诊疗水平。他说:“我相信我们会向更现代化、更智慧的医院迈进,进一步为上饶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朱熹的三首廉诗

祖籍上饶婺源的朱熹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他博学多才,不仅集理学之大成,写的诗同样脍炙人口,“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这样的千古名句不乏其例。

朱熹写诗并非自娱自乐,亦非追求诗名,而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他曾担任泉州同安县主簿、南康知军、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漳州知州、潭州知州等,积累了大量的行政经验,也在实践中磨炼了自己的品性和人格。朱熹的三首廉诗充分反映了他对为官之道的认识和体悟。

葱汤麦饭两相宜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朱熹这首诗是写给自己女儿的。南宋淳熙九年(1182年)11月,刚刚从浙东卸任的朱熹到女儿家探亲。女儿大喜过望——父亲长年公务繁忙,很难来家。到了午饭时间,女儿才发现家中没有好点的食材款待父亲,只能勉强东拼西凑做出一顿“葱汤麦饭”,也就是用小葱熬汤、麦子煮饭。

家宴如此草草,女儿满脸愧色,生怕让父亲觉得被怠慢了。朱熹却很是欣慰,风卷残云吃完,又索纸笔题诗:“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葱汤和麦饭搭配起来挺好的,既能滋补身体又能管饱,也不要嫌弃它没啥滋味,有人连这个也吃不上呢。诗写得浅白通俗,就像一位慈爱正直的父亲与女儿说的家常话,女儿一读也便明白父亲心意,顿感释怀。

朱熹写这首诗并非大言欺人、惺惺作态,而是吐露自己的心声。作为一个曾经负责沿海地区茶叶、食盐专卖工作的官员,他并未利用职务之便大发横财,更没有丧失安贫乐道的儒者本色,而是遵循“明天理、正人心、崇节义、厉廉耻”的准则,终生践行。

他从来不是一个贪财的人。按照当时的惯例,下属在上官生日时要赠送寿金。朱熹的弟子也认为似乎“看亦只可量受”,觉得可以按照惯例适当接受,但是朱熹毅然回答:“某在浙东,都不曾受。”(《朱子语类》)以此来表明心志,并激励、督责弟子清廉为官。

朱熹平日生活更是清苦,从不贪图物资富足,家中甚至常常断粮,“其自奉则衣取蔽体,食取以腹,居止取足以障风雨,人不能堪,而处之裕如也”。到了晚年,他为了维修漏雨的住房,甚至要向别人借贷才能实现。宋孝宗评价其为“安贫守道,廉退可嘉”,辛弃疾更是大为赞赏其清廉节操,称其为“历数唐虞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寿朱晦翁》)。

度量无私本是公

“度量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题米仓壁》)

朱熹这首诗是写在囤米的仓库墙壁上的。他长期生活在民间,深知民情,主张“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乾道七年(1171年),闽北地区洪水泛滥,朱熹正闲居崇安县开耀乡五夫里,无官职在身,并没有救灾职责。他却多日奔走,考察灾情。他发现过去官府的义仓覆盖范围有限,救灾不及时,且当地部分官员存在不作为现象。于是,他一边向朝廷上书救灾,一边动员乡绅修建社仓,帮助解决百姓灾年生计问题。

社仓竣工时,朱熹亲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社仓记》,制订了经营管理办法,即《社仓事目》。后来,宋孝宗将朱熹的《社仓事目》“颁诏行于诸府各州”,俗称“朱子社仓法”,成为通行全国的救荒储粮制度规定,可谓是造福了天下苍生。

为了警醒主管社仓的“乡官士人”,朱熹还亲自为社仓题了一首诗:“度量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希望他们能够一心为民、秉公做事,切莫心存贪念,也不要有太多私心,更不能算计、坑害老百姓。

朱熹经常告诫学生做官一定要恪守一个“公”字,严防一个“私”字。“官无大小,凡事只是一个公。若公时,做得来也精彩。便若小官,人也望风畏服。”“大抵君子小人只在公私之间。”“惟公然后能正。公是个广大无私意,正是个无所偏主处。”这些言论都是在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无论是为人,还是做官,都要公私分明、公道正派,不可因私废公,拿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只愿从今更无倦

“抚摩凋瘵为心切,摹写风烟著语亲。只愿从今更无倦,清诗美政逐年新。”(《谨次县大夫见属之韵》)

朱熹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县大夫”也就是县令的,充满了对这位县令的期许勉励,希望他关注民生、不辞辛苦。诗中的“只愿从今更无倦”也是朱熹平生自况。他常常说“大抵守官且以廉勤爱民为先”,也就是做官特别是担任地方主官,要廉洁、勤政、爱民。勤政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

当时南宋官场有一些陋习,冗官庸官不作为现象时有发生。朱熹对此非常痛恨,“今世士大夫惟以苟且逐旋挨去为事,挨得过时且过。”对这些得过且过、苟且混日的官僚嗤之以鼻。

他不仅如此说,更是身体力行。早在青年时代初入仕途、担任同安主簿时,便“莅职勤敏,纤悉必亲”“苟利于民,虽劳无惮”,做了很多官员懒得去做、不愿去管的事务和工作,“县中许多簿书皆当管,许多赋税出入之簿,逐日点对佥押,以免吏人作弊”。正是因为他在基层时期便立志于勤政,所以积累了大量的行政经验,能够对相关事务心中有数,不至于被轻易蒙蔽。

朱熹在浙东做官时,通过调研,发现了管理仓库的官吏应付上级检查的招数。“每常官吏检点省仓,则挂省仓某号牌子;检点常平仓,则挂常平仓牌子。”也就是说朝廷拨款建设了“省仓”“常平仓”两种不同的仓库,但负责管理仓库的官员却把两种仓库修建在一起,当上级来检查省仓的时候,就挂上省仓牌子;当上级来检查常平仓的时候,就改头换面,挂常平仓牌子。这样每次检查,里面囤积的货物都是充足的。对此,朱熹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只是一个仓,互相遮瞒”,要求整改,“常平仓与省仓不可相连,须是东西置立,令两仓相去远方可。”

当时南宋官场迎来送往的风气较重,有一定级别的官员路过本地,本地主官常常会送些路费。这笔钱从公款里出,且没有一定之规,少则一千钱,多则五千钱,多少全凭主官心意。朱熹对此十分气愤,“某见人将官钱胡使,为之痛心!”于是,他担任地方主官时,惩罚受贿行贿者,制止官场行贿馈赠现象,还采取严厉的督查措施,把紧行政事务办理的各个环节,要求官吏清清白白“交割职事”,对有作弊索礼行为者,追究到底,严惩不贷,督导官吏正直理政。

《宋史》记载,宋孝宗在得知朱熹的事迹之后,忍不住称赞道:“朱熹政事却有可观!”朱熹的确不是只在书斋中坐而论道、夸夸其谈,而是在广阔世界中践行自己的理想和思想。他的言传身教,也深刻影响了弟子和后学,后世涌现出一大批具有道德操守、清正廉洁的官员。

(公道北 记者 蔡文逸 整理)


暖心服务送上门 养老认证掌上办

       通过前期摸排走访,董团乡干部发现各村都有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且很多老人行动不便,每年一次的养老金认证成了老人们的心病。为了解决群众的烦心事,让老人们能够及时完成认证,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董团乡始终遵循便民、为民、利民原则,坚持“数据跑、干部跑代替群众跑”,采取多种渠道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

       “线上+线下”宣传提升知晓率。通过入户走访、张贴宣传海报、微信群等方式推送江西养老保险APP及认证流程,加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宣传力度,提升群众知晓率。

       “集中+分散”认证提升加速度。从“找上门”变为“走下去”,让群众“少跑腿”,各村在村部及人员密集点设立集中认证服务点,乡村干部现场指导、操作。同时,各村成立上门服务队伍,为行动困难、“难出门”的老人入户核实认证,力保服务群众“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在上门服务中,队员们除了为老年人进行社保认证、宣传社保政策外,还亲切地和老年人唠家常、诉心声,询问老年人的生活和身体情况,叮嘱老年人注意身体健康,用电安全、饮食卫生等容易忽视的风险隐患,实现从“身边”到“心间”的关怀传递,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温暖。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