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文信问答网
2024-05-19 10:35:49

让历史文化遗产闪耀在数字时代

  通过“云游长城”小程序,可在线沉浸式体验“爬长城”“修长城”;为敦煌每个洞窟、每幅壁画、每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更多人更便捷地领略莫高窟魅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助力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更好挖掘其多方面价值,使其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是每一代人都面临的课题,也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解决这一课题打开了新的空间,并且潜力无穷。

  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而言,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创新文物展示的方式,还能为文物的修复和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比如,敦煌研究院经过长期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积累了超过300TB的数字资源,为壁画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借助文物无损成像光谱分析系统、三维激光扫描及打印等装备,秦始皇兵马俑制作工艺与色彩得以复原,研究人员因此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通过三维重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文物的本来面貌,也让保护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总是和社会发展进步相伴而行。当前,各种沉浸式、互动式数字技术的兴起,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为更多人了解,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创造了新的可能。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通过即时云渲染技术,将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苏绣、扬州漆器等静态的非遗产品,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非遗技艺制备过程、用料等,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得以“活”起来。把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做好实物传承,还能更好地赓续文化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数据价值,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存储、表达和传播各环节,不断拓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技术、新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数字技术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必将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劲动能。

  (李晓红)

玉山千亩蔬菜基地 助推农民增收

  张和清 记者 戴越 文/图

  近期,玉山县长红蔬菜家庭农场的千亩蔬菜种植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附近的几十个村民在基地大棚里娴熟地采收蔬菜,为黄瓜修剪过盛枝叶,栽植二季长寿菜。基地董事长李云中告诉记者,基地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1000亩,主要种植长寿菜、救心菜、羊肚菌等药食同源的高价值农产品。现在每天为长三角地区一些城市配送,下半年可以在玉山县城进行配送,市民们可吃上我们绿色蔬菜。

  近年来,玉山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在玉紫线大力发展千亩蔬菜产业园,通过规模种植、精心培育、订单服务,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还为沿线增添了农业景观。蔬菜大棚内,一个个墨绿色的贝贝南瓜已经成熟。“这批南瓜已经收获上市两个多月,基本采收完了。”农场经理吴红军告诉记者,下个月会种植二轮小南瓜,50多天就可以成熟采摘,重量一般不超过2斤,一年种植两季,一根藤的南瓜产量控制在5颗以内,这样一个大棚有南瓜藤450株左右,能产出2000多斤南瓜,亩产值可达3万到5万元。

  长红蔬菜家庭农场是省级重点农业项目,基地长寿菜青翠欲滴,160余亩羊肚菌一收割就已销售一空。项目不仅流转了村民闲置土地,还吸纳了大批劳动力,长寿菜、羊肚菌是药食同源的高价值农产品,在持续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推动了农民增收。和平村村民毛林菊对记者说,在家门口就可以打工,每月有3000多元收入,还可以照顾家里。

上饶市首本养老服务用房不动产权证出炉

  据了解,获颁首本产权证的是罗桥街道槠溪四季小区养老服务用房,养老服务设施建筑面积159.85平方米,该项目作为社会公共服务综合体,将为社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健康管理、文娱活动、心灵慰藉等服务,并定期组织开展文娱活动、健康讲座、健康管理评估、法律咨询,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便民服务。作为广信区普惠型养老项目运营,该项目作用将发挥到最大化,进一步完善“广信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为规范新建住宅小区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规划、建设、验收、移交和管理工作,确保配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能够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广信区民政局严格落实新建小区配建养老设施政策,新建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移交使用实现统一管理。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用房作为住宅的公共服务配套用房,由开发建设单位无偿移交广信区民政局用于养老服务,权属归广信区民政局所有。在养老服务用房产权办理过程中,广信区民政局与相关单位、属地街道强化协作,对养老用房的登记流程进行了详细研究,高效有序地办理了此次养老用房产权登记。

  广信区民政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对新建居住区配建养老用房进行产权登记,将有效解决养老设施权属不清的矛盾,维护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和社会效益,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下一步,广信区将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助力配套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移交和管理,全面打造“广信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提升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