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何光宗问答网
2024-05-20 17:45:22

邱向军赴弋阳实地督导安全生产工作时强调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以更严标准 更细措施更实作风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九小场所”是大排查大整治工作的重点。会前,邱向军深入“九小场所”,随机督导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在一线发现问题、研究措施、推动整改。他强调,要牢固树立“隐患就是事故、发现不了隐患就是最大隐患”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农业有限空间场所、“九小场所”、多业态混合生产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举一反三在全县开展地毯式、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坚决把风险化解在最初之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邱向军强调,要咬定目标不放松,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克服粗糙作风,结合春节期间人员返乡、物流繁忙、产业风险点等特点,聚焦社会治安、道路交通、化工企业、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燃放、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针对性、系统性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杜绝各类安全生产事故发生。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压紧压实属地、行业部门、企业主体等各方责任,全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要坚持广泛动员、全面宣传,增强全社会安全意识,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形成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

会上,市应急管理局、市农业农村局围绕相关工作作了发言,弋阳县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

中山“氢”赛道上不断“上新”已初步形成了涵盖科研、氢能制储、装备制造、应用场景、绿色金融等领域氢能产业链

中科富海生产车间,超低温工程技术设备闪烁着冷峻的金属光泽,科创感扑面而来。

策划/徐小江 陈华英 常新 统筹/查九星 蔡文逸 钱怡 文/中山日报记者 何腾江 谭华健 图/中山日报记者 文波

4月初,记者走进位于翠亨新区的中科富海(中山)低温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中科富海),又感受到了新速度。“我们参与建设的国产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5吨/天大型氢液化装置最近顺利通过测试验收了,这是由中科院理化所牵头的项目。”中科富海公司董事长朱诚介绍说。

自落户中山以来,中科富海中山装备公司经过了三次厂房搬迁和扩展,从创业之初的经营面积1千多平方米到现在的1万多平方米。经历7年发展,中科富海装备公司已在国内外发展了30多个大客户,营业额进入亿元级别。

“雪中送炭”成就了一家新能源企业

朱诚仿佛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家新能源企业在新质生产力上的分量。因为这个大型氢液化装置的成功运行,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型氢液化装备的设计开发、生产制造、集成运营及调试技术,具备大规模氢气液化装备的供应能力。

中科富海于中山而言,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山要抢抓“双碳”机遇,依托中山氢能产业现有优势基础,加快制定氢能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围绕龙头企业、领军企业,集聚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打造产业生态,推动中山氢能产业做大做强,毫无疑问,需要集聚一批有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中科富海是国内氢能产业的龙头企业,也是新时代中山产业集群“十大舰队”领航舰——新能源产业集群舰队里的重要成员。领航舰的成员还包括明阳智能、大洋电机、晓兰客车、喜玛拉雅等一批氢能产业链关联企业,涵盖自主研发、生产、存储、运输到应用场景等全产业链。

“2017年,中科富海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多个城市选址落地,中山的诚意深深打动了我们。”朱诚坦言,中山并非他们当时的首选。“事实上,中山对我们是有知遇之恩的。公司刚成立的时候,还是个‘娃娃’,能不能活下来都不知道,中山就给我们投资了1亿元,这是雪中送炭。”

新能源产业逐步集聚成势

翠亨新区作为中山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主阵地”和中山“东承”战略的“桥头堡”,

始终不断提升营商环境、产业政策吸引力、竞争力,找准产业定位,形成产业支撑,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其中,推动“4+X”主导产业集群成势,招引一批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的关键项目,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今年的工作重点之一。

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上,清洁能源主题产业园动工建设,中广核首栋实验厂房封顶、实验装置动工,清华中山清碳创新技术中心落户运营……一个又一个项目或签约,或落地,或投产,新能源产业已在翠亨新区逐步集聚成势。

4月初,翠亨新区再传好消息:中山翠亨新区管委会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签订《数字电网与新能源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数字电网建设与新能源规划等领域开展合作,从数字电网建设升级改造、国家级“获得电力”示范区建设、新能源建设、科创示范等方面发力,布局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等一批项目,将翠亨建设为数字电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意味着翠亨新区能源体系再升级。

中山加快打造“氢城之链”

中山提出要梯度培育新型储能企业,加大精准招商力度,探索氢储能试点应用,打造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努力把中山打造成为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氢储能产业集聚区。

在多场景应用探索上,翠亨新区的新能源龙头企业如中科富海、明阳电气早有动作,也证明了翠亨新区在中山新型储能产业版图中的地位愈发凸显。同时,在新型储能的产业新赛道上,氢能储能也成为了翠亨新区的突破口。

去年10月,位于翠亨新区(南朗街道)横门工业区的明阳电气中标国华HG14海上光伏1000MW项目,打开了海上光伏发电的新一页。由明阳电气供货的该项目是目前全球首个进入实施阶段的GW级大容量海上光伏项目。值得关注的是,本次明阳电气主推的66kV预制式智能化海上升压系统由明阳电气完全自主研发制造。

在氢能领域,翠亨新区还储备了多个行业领先的资源。像中科富海在氢能制造环节取得多个关键突破,先后产出国内首套出口氢液化器等多个突破国外技术“卡脖子”的产品,推动工业用液氢生产实现全国产化。

与此同时,翠亨新区还成立了中山市氢能源产业发展技术联盟,并与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共建“中山碳中和技术与绿色产业协同创新实验室”。

随着新能源产业资源的不断集聚,翠亨新区已初步形成了涵盖科研、氢能制储、装备制造、应用场景、绿色金融等领域氢能产业链,这为氢能储能发展打下了扎实的产业基础。

目前,中山氢能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和发展条件,一方面以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为契机,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客、货汽车市场应用空间,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另一方面推动制氢储能示范应用,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等应用场景示范,推动明阳集团、中科富海等企业联动协作,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

【相关链接】

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把氢能产业作为“弯道超车”的重点产业之一,谋划建设“双碳”经济园区,培育了明阳、大洋电机、中科富海等行业领军企业和先进低温技术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打造了较为完整的氢能产业链创新链。

开放与创新的“双向奔赴” ——看上饶经开区如何持续释放“引力效应”

  本报记者 蔡文逸 文/图

  11月22日,晶科能源智慧大工厂切片车间内,数百台切片机正在作业,3条粘胶生产线全自动化生产。该工厂全面投产后,预计将实现年产值超550亿元。晶科能源为何在上饶经开区不断投资“加码”?

  晶科能源是全球知名的太阳能光伏龙头企业,诞生于上饶经开区,也成长于上饶经开区。今年前三季度,晶科能源组件出货量达52.2GW,这必须要有强大的上游原材料供应保障。晶科能源有关负责人表示,选择上饶经开区,看重的是上饶经开区光伏产业链供应能力和系列开放平台,也看中这里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

  这份答案诠释了上饶经开区的引力:区位和通道优势叠加,平台和体制优势改革,让上饶经开区更具开放和创新的魅力。

  以更开放的姿态——

  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成立22年,开发区因改革而生,因开放而兴,因创新而强。要坚持改革破题、开放致胜、创新引领,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饶市副市长、上饶经开区党工委书记胡心田表示,要立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扩大开放的主阵地优势,在全省“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奋进新征程中挑大梁、扛重任,努力将上饶经开区打造成“三新一高”示范区、新型工业化示范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全国知名的生态科技新城。

  不久前,工信部公布了2023年度绿色制造名单,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上饶低碳数智工厂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这是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五大产品线专业制造基地的代表,也是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以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核心打造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智慧工厂。

  “工厂内所有污水都采用生化调节处理工艺,处理后可达到一级排放标准,还将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不仅节约能源,更是从多维度帮助减少碳排放。”上饶低碳数智工厂负责人介绍,该厂建设有国内首条全封闭纵梁冲压设备,能极大降低对环境的噪音影响及安全事故发生几率。并具备商用车行业首条车身钣金冲压全封闭自动化生产线,拥有7台全自动搬运机器人和5台共6400吨位的机械压机,整线自动化率达到100%。

  一批又一批优质项目的不断落户、持续增资,是上饶经开区坚定不移强产业、攻项目,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的缩影。紧盯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该区牢牢把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1269”产业行动计划,坚定不移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新光电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锂电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3+2”重点产业集群,加大延链、强链、补链力度,促进产业链式集群发展。“光伏产业集群”“光学产业集群”和“汽车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是发展成为了全省5个营业收入过千亿元的产业集群之一。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光伏产业完成营收968亿元,同比增长20%。

  以更有力的创新——

  厚植优质营商环境土壤

  从龙头企业不断“加码”,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上饶经开区以改革助推开放,以开放促进创新,不断开创区域开放发展新局面。作为全省开发区“管委会+公司”试点,该区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主动对标融入长三角先进发达地区,积极向改革要动力,探索推进了招商体制改革、国企投融建管改革、干部综合考核改革等改革举措,坚持用改革的工作思路和办法,切实打通了“双招双引”、防范风险、干部作为、企业服务等领域堵点痛点问题。同时,以区招才引资集团为试点,对聘用人员年薪制进行改革,以此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在上饶经开区的每一天都有新变化。”仅仅4个月,江西亥博新材料有限公司实现从洽谈签约到形成产能的“超速度”。公司副总经理王杰坦言:“这里的政府比企业还更注重KPI考核。”

  厚植发展土壤,该区坚持效率优先、坚持契约精神、坚持改革破题,旗帜鲜明支持和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全面对接融入长三角,全面落实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着力打造“近悦远来”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该区积极抢抓机遇搭平台、聚人才,增强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不仅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新型工业化的第一动力、第一抓手,着力实施好产业创新培育行动、创新链培育行动和招贤纳才培育行动,还充分发挥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平台优势,加快推进上饶综保区、跨境电子商务综试区建设,持续巩固光伏、锂电、新能源汽车出口优势,积极抢抓长三角产业转型机遇,进一步在产业布局上与长三角形成深度融合,实现同频发展互利共赢。

  如今,上饶经开区“磁力”越变越大。吉利新能源商用车及蜂巢能源、宁波震裕、藤青青等汽车产业链重点项目正成为上饶经开区打造成江西重要汽车基地及长三角汽车产业分工的“金配角”;海优威、上海亥博、苏州弘道新材、浙江川禾等长三角重点企业正助力该区光伏产业链形成从上游硅片到中游光伏玻璃、胶膜、背板、密封胶、电池、组件再到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完整产业链。截至目前,该区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7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90家;获批各级创新平台载体83个,其中国家级平台6个,省级以上平台总数49个,市级平台28个。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