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赵大华问答网
2024-05-23 11:49:57

春节消费红红火火

商场超市人头攒动、乡镇大集年味浓厚、线上购物热火朝天……2024年春节假期,我市各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各式新春活动鸣锣开场,年味烟火热腾腾,春节市场红火火。

据市商务局统计,春节期间我市监测的43家重点流通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0.52%,其中石油及制品、粮油食品、汽车销售、化妆品、家用电器同比分别增长35.29%、4.16%、28.36%、5.3%、20.62%。

新春佳节,家庭聚餐、好友聚会成为堂食消费主力,各家餐厅烟火升腾、人气爆棚。市民郑女士就经历了一波“订餐难”。“我们是腊月廿三那天到红果树商贸城店,想订一个正月初七的包厢,提前半个月都没订到。”家住铁路新村的市民李丹提前一个月订餐,幸运地预订到了该店大年初二晚上的一个大包厢,“结果当天很多菜品都被卖完了,点菜得靠抢。”郑女士说,有想到春节期间会很忙,但没想到会这么火爆。

在春节氛围的加持下,电影院也成了“香饽饽”,在上饶万达广场、万力时代广场、步行街等商圈,黄金段时间几乎都是一票(座)难求。“初一中午吃完饭想看下午3点或4点档的电影,但团购APP显示,不是没票了,就是只剩下第一、二排的票了。”市民林先生感慨道。汇和时代国际超级巨幕影城上饶万力店店长邹恒告诉记者,今年的春节档安排有9部电影,其中《热辣滚烫》《飞驰人生2》《熊出没·逆转时空》一路飘红。人们已经把春节看电影当成了一项重要的文化活动。

市民的消费热情持续高涨,各类消费场景也不断刷新,消费活动如火如荼。1月18日,上饶市第三届弋阳年糕节暨2024年货节在万达广场开幕;1月27日,上饶市2024迎新春烟火年味节在江天农博城开幕;2月6日,沙溪老街开街;2月15日晚,2024全国(上饶)年货节暨华熙创艺特色街区开街……迷人的中式风采、丰富的年货展销、多彩的民俗活动,让市民热热闹闹迎新春,红红火火过大年。

数据显示,节日期间我市特色街区争相开业,各大商圈主题活动不断,客流量持续攀升,春节期间中心城区大型商场营业额同比增长9.84%,万力时代广场、天虹购物中心、万达广场、吾悦广场人流量分别同比增长54%、20.7%、5%、16.68%。

如今,过年方式越发多元,旅游成为“新年俗”。春节期间,全市举办300余场文化旅游活动,推出“文化+旅游”多样玩法,欢迎八方来客,赶一份年味。“这里年味足、风景美、精彩多、趣味浓,为我们带来了极佳的沉浸式体验!”游览了婺源篁岭景区,游客汪明泉由衷点赞。今年春节期间的婺源篁岭,每日都有板凳龙、徽州婚俗等民俗表演,特地加入鱼灯和手举小龙灯让游客可以参与其中。同时推出丰富多彩的乡愁体验点和互动项目增强体验,让游客沉浸式体验篁岭古村的热情和浓郁的年味。

线下人潮涌动,线上也精彩不停。我市联合京东以“上饶好礼·过年更欢喜”为主题举办网上年货节活动,满200减30、9.9元秒杀、19.9元秒杀,联动KOL、商家及平台,推广上饶好礼好物;联合阿里巴巴举办“年味上饶”产地年货节,在直播间轻松选购广丰马家柚、丝苗米、山茶油等特色年货。2月18日,记者进入淘宝“年味上饶”产地年货节主会场,只见鄱阳湖丝苗米已售4000多件、志辉鞋底辣片已售2000多件……消费者尽享便捷而丰富的线上年货大集体验。

新春“开门红”,带动“全年红”。春节的火热带来了属于美食和自然的烟火气,也映射出我市消费市场的蓬勃生命力。

艾灸志愿者叶志忠 五年为乡亲义务艾灸近2万人次

近日,记者走进该社区热敏灸体验馆,一股浓浓的艾香扑鼻而来,只见有的患者躺在床上,有的坐在椅子上,身着红马甲的叶志忠正娴熟地为每名患者进行艾灸。

今年55岁的叶志忠是园林社区残协的专职委员,在社区担任门卫。他小时候患有脊髓炎,虽然在多家医院进行过治疗,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落下残疾,以拐杖和轮椅作为代步工具。2019年,花桥镇大力推广热敏灸,其间还多次邀请了江西省中医学院专家和花桥卫生院医生到现场指导热敏灸法,叶志忠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到园林社区热敏灸体验馆体验免费艾灸,并初步掌握了艾灸方法,之后进行自我艾灸。通过几个月的艾灸,他的病情明显好转,可以不用辅助工具就能正常行走。

艾灸让叶志忠深深体会到中医给自己带来的变化。2019年下半年,叶志忠得知社区要招募艾灸志愿者信息后,他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加入艾灸志愿者队伍,并用自己潜心学习到的艾灸方法为患者进行艾灸,尽最大努力为患者减轻病痛。

2022年7月的一天,德兴市龙头乡暖水村村民程某因膝盖疼痛慕名找到叶志忠,请他帮忙艾灸。经过连续一个多星期的艾灸,程某的疼痛渐渐消失。为了表示感谢,程某拿红包感谢他。叶志忠告诉程某,如果是为了钱,他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2023年,痛风患者胡某经过叶志忠的艾灸调理,病痛明显得到缓解,让胡某感受到艾灸的神奇,因此想高薪聘他到自己经营的食疗店里工作,也被叶志忠婉言谢绝。5年来,叶志忠累计为群众义务艾灸近两万人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我是热敏灸的受益者,深知患者的想法,因此只要患者有需要,牺牲个人休息时间,我也无怨无悔。”叶志忠表示。

点艾炷、装艾罐、寻找热敏点、艾灸……5年来,叶志忠日复一日地为广大患者进行义务艾灸。

园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龙告诉记者,叶志忠自从加入志愿者队伍后,一直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义务服务群众,受到大家的好评。

让历史文化遗产闪耀在数字时代

  通过“云游长城”小程序,可在线沉浸式体验“爬长城”“修长城”;为敦煌每个洞窟、每幅壁画、每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更多人更便捷地领略莫高窟魅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助力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更好挖掘其多方面价值,使其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是每一代人都面临的课题,也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解决这一课题打开了新的空间,并且潜力无穷。

  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而言,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创新文物展示的方式,还能为文物的修复和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比如,敦煌研究院经过长期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积累了超过300TB的数字资源,为壁画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借助文物无损成像光谱分析系统、三维激光扫描及打印等装备,秦始皇兵马俑制作工艺与色彩得以复原,研究人员因此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通过三维重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文物的本来面貌,也让保护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总是和社会发展进步相伴而行。当前,各种沉浸式、互动式数字技术的兴起,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为更多人了解,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创造了新的可能。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通过即时云渲染技术,将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苏绣、扬州漆器等静态的非遗产品,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非遗技艺制备过程、用料等,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得以“活”起来。把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做好实物传承,还能更好地赓续文化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数据价值,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存储、表达和传播各环节,不断拓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技术、新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数字技术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必将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劲动能。

  (李晓红)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