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关仁问答网
2024-05-20 23:36:32

光伏产业兴 村民日子甜 ——省烟草局“造血”式帮扶桑园村走笔

  自2021年以来,省烟草局积极响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选派了3名驻村工作队成员进驻桑园村。桑园村是“十四五”省定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工作队驻村以来,坚决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底线要求。通过深入细致调研后,驻村工作队把桑园村的情况摸了个透彻。杨国辉是省烟草局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他还动员妻子一同驻扎到村里来,将桑园村当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园。

  光伏发电现已成为推动能源转型最活跃的可再生资源之一,被称为是“躺着赚钱”的产业。桑园村驻村工作队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该村劳动力缺乏、农作物种植面积零散等客观条件,在了解了光伏发电的好处后,立即对接项目,充分利用小学校舍和计划中帮扶车间屋顶区域,铺设光伏发电设备,为全村开辟出一条稳定的集体增收途径。“目前光伏发电刚刚完成一期,一个星期前村部收到了第一笔光伏发电收入,最迟年底二期的帮扶车间房顶光伏设施也将全面铺设完工,预计一年能为村集体带来10余万元的收入。”工作队成员汪俊雄介绍说。据了解,屋顶光伏项目计划安装350千瓦,年售电量45-50万千瓦时,售电收入20万元左右。

  而距村委会办公楼不远处,一座三层高的帮扶车间正在加班加点施工中。为了能更好地发展村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先后向省烟草局申请了310余万元的扶持资金打造帮扶车间,用于招租来料加工型企业。“建成后扶贫车间共有出租面积2400平方米,前期预计一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加租赁收入15万元左右,待甬金衢上高速出口建成并通车后,能超20万元。该项目不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还能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致富。”杨国辉笑着说。

  村边河畔挖掘机隆隆声不断,工人们正在河床上拉线、浆砌……在桑园村约1.6公里长的河堤上,呈现出一幅火热施工的场景。去年“6·20”的特大暴雨,冲毁了4处老旧堤墙,给河边农田生产带来了不小影响。

  为保障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拟定施工方案,在全村新建投资达500万元的河堤项目,本月底确保完工。新建河堤设计紧靠主要村道,并在堤上修建游步道。建成后不单具有防洪功能,还具有休闲景观功能,在保障村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

  夜幕降临,桑园村亮起了盏盏明灯,照亮了晚归人,也照亮了村民前行的道路。驻村工作队来之前,村子里没有路灯,村民们晚上只有摸黑走夜路,特别是到了农忙时节,早出晚归更加不方便,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群众的诉求,工作队及时将该情况向省烟草局汇报并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安装120余盏太阳能路灯。路灯亮了,村民们心里也亮堂了。

  太阳能路灯不仅照亮了群众出行的“平安路”,照亮了村民生活的“幸福路”,也照亮了乡村发展的“振兴路”。

  (吴梦玲)

“河长制”筑牢百姓安全“防护网”

婺源讯 “小朋友,这里没有安全设施和救护人员,不能在这玩水……”近日,随着气温升高,嬉水情况涌现,婺源县蚺城街道立即部署开展“河长制+防溺水”专项行动,17名街道(社区)河长纷纷来到星江河两岸,开展“地毯式”安全隐患排查,为百姓人身安全“保驾护航”。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走进蚺城街道,但见一块块河长制公示牌吸人眼球,河岸边、社区里不时闪过“河小青”的公益行动身影。“我们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机制,将防溺水、景村党建、水系整治等工作纳入河长制,开创了珍爱生命与守护水生态并举双赢的新局面。”蚺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陈鹏说:“星江河是饶河源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水生态环境吸引了中华秋沙鸭、野生鸳鸯等珍稀鸟类栖息,兴起了观鸟旅游,带动百姓吃上了‘观鸟饭’。”

为了珍爱生命与守护水生态,今年以来,蚺城街道17名河长开展巡河30余次,既宣传防溺水,又清理乱围乱堵、乱占乱建、乱排乱放等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发现并整改问题5起,整改完成率100%。同时,该街道30多名护河志愿者不定期开展河岸、河道垃圾清除志愿活动,确保河岸一片碧绿、河水一片清澈。“除了河长巡河、志愿者护河,我们借助‘掌上河湖’APP,建立常态化巡河机制,确保‘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长效化。”陈鹏介绍说。

近年来,为呵护一河清水,蚺城街道注重发挥“河长+检察长+警长”联动管理机制,有效治理企业工业、城镇生活、畜禽养殖等污染问题。同时,严格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科学开展人工增殖放流,规范涉河建设项目审批程序等,将“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落到实处,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效果。

(吕富来 程兆云)


红糖飘香引客来

  钱雪 本报记者 蒋学华文/图 

  时下又到了红糖开榨季,村民们正一车一车地将刚割的甘蔗运到作坊,而这些甘蔗就会在接下来的一天里浓缩成香甜的红糖。近日,记者走进玉山县姜宅村,探访该村已有80多年历史的红糖制作技艺。

  11月23日,记者一行刚走进姜宅村,一股甘甜的清香扑鼻而来,随着香气来到一座燃着炉火的小平房,门前堆满了村民们准备制糖的甘蔗,房子中央4口大锅一字排开,锅里沸腾的红糖泡沫不断地翻滚着,制糖师傅抄起大勺边搅拌边撇泡,熬制红糖的场景,用“热火朝天”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红糖的口感好不好,熬制的过程很关键。”李师傅解释,每口锅的温度和糖浆的浓度都不一样,火大了糖浆容易糊掉,撇泡不干净糖面则不够光滑,起锅时间早了就结不成糖块……每一个步骤,全凭制糖师傅的一双巧手掌握着火候,以及多年的熬糖经验把控质量。玉山县姜宅村古法制糖已有80多年历史,整套生产流程都是绿色、环保、无添加,制出的红糖能够最大限度地还原甘蔗的甜香味。

  来到村民徐大叔的红糖制作坊,只见薄薄的一层水蒸气弥漫着整个坊间,而锅里的糖浆则欢快地冒着气泡,一根细细的管子从压榨机接到熬制红糖的锅里……徐大叔边忙活边说,当季新鲜的甘蔗是制作红糖最重要也是唯一的原材料,制糖十分受季节的限制,只有每年的11月至次年1月甘蔗成熟时,糖坊才开工,“1000斤甘蔗能提炼出100斤糖,我和爱人从早上6点做到晚上7点,3个月下来只能生产6000多斤。不过,忙碌的工作却也‘熬出’了甜蜜的生活。”

  红糖具有美容养颜、补血活血、消炎等功效。徐大叔告诉记者,自姜宅的红糖注册商标后,从一斤几元都不好卖,到如今线上线下小包装论克销售还供不应求。产品的升级不仅带动了市场的新需求,扩大了销售额,更为重要的是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目前经过包装后的红糖,每斤能卖到25元,独立包装的红糖价格达到了每斤50元左右,还有红糖衍生产品也很走俏。同时,红糖的热销也带动了全县的甘蔗种植产业。”

  在该村推广红糖的展览点,展柜上摆满了各种红糖制品:红糖麻花、红糖酥饼、红糖芝麻糕、红糖米花糖等,路过的游客闻到了香味,不由自主地停下车来,买上三五样红糖制品后,才心满意足地离开。“通过甘蔗种植、红糖制作,以及进一步衍生的产品,直接为村民增收,现在的姜宅村成了玉山旅游的一个景点,尤其是时下不少游客过来游玩、参观红糖制作过程,都会顺便带些红糖及红糖产品作为伴手礼,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姜宅村党支部书记仇文军说。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