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张伍问答网
2024-05-23 20:09:26

里洋绵芋乘“网”飞出山旮旯

  绵芋是广丰区特色农产品,里洋村是主产区。全村种植面积逾600亩,产量近120万斤。绵芋丰产,如何拓宽销路至关重要。70余岁的郑诗满对此他深有感触。今年他种了近三亩地的芋头,有4500余斤的产量。可里洋村地处偏僻,家里缺劳力的他,跑不了“远方的市场”,等人上门收购,可价格又不理想。怎么把农产品变现,他犯上了愁。

  里洋村将破解绵芋销售难作为“实实在在办好惠民利民实事”的重点事项,致力解决好群众的“心头难”。该村一方面组织党员干部走村入户,了解农户具体种植产量及销售渠道等情况,按照产量规模、个人销售能力等信息,建立“帮销帮卖”的重点群体名单;一方面,依托部分种植大户市场行情熟、人脉资源广的优势,积极对接杭州、上海、南京等地农产品专卖店,致力拓宽销售渠道。

  “80后”的付亮亮,是村里的种植大户,早就尝过电商流量的“甜头”。2022年,他通过电商、微商等渠道,不仅把自己的4万斤绵芋销售一空,而且还帮助其他村民销售了2万来斤。今年,面对部分群众销售难问题,他探索“家庭农场+农户+互联网”的产业模式,与村里的农户签订了43亩绵芋收购协议,邀请直播能手,在田间地头开展直播助农活动,鼓励引导村里的年轻党员干部加入直播队伍,助农增收。

  “多亏了村里的这帮年轻人,把我们的难事解决了。”了解到郑诗满的情况后,付亮亮与其签订了定向收购协议,4500余斤的绵芋已销售一空。截至目前,里洋村已经销售绵芋50多万斤,其中直播销售超4万余斤。

  (杨志滨 徐卫清)

 

达淋新材料: 瞄准新能源汽车赛道做强主业

  新能源汽车线束,是新能源汽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像人体的神经一样,遍布车辆的每一个角落,负责传递各种信号和能量。而达淋新材料有限公司正铆足干劲,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线束产业,将这个板块作为支撑公司新时代发展的重要支点。

  “我们公司在新能源汽车线束的生产研发过程中取得了多项专利。”吴兴田介绍,截至目前,公司已经取得了汽车内电器连接用扁平线束、新能源汽车顶棚线束、新能源汽车机舱线束集成盒等16项专利。

  走进达淋新材料的生产车间,一台台轰鸣着的设备正在满负荷运转,裁切、穿管、端子压接、绞线……历经数道细致的处理工序,一盒盒成品线束被包装完成准备出货。“如果产品在组装过程中出现问题,在检测环节中,电脑检测仪器会亮起不同的指示灯以提示线路的错误部分。”达淋新材料生产部经理陈潇说。

  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线束上取得一席之地,究其根源在于达淋始终将产品质量作为打造好口碑的重中之重。在与众多汽车厂商合作的8年间,达淋做到了出货产品100%的合格率,以卓越品质赢得了合作伙伴的认可与信赖。也因此,达淋在新能源汽车这条赛道上行至渐远,行至愈稳。

  据悉,成立于2013年的上饶市达淋新材料有限公司属杭州良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主营新能源汽车线束和FFC(可绕折扁平电缆线)高端信号软排线两大板块,既与零跑、大乘、上汽、五菱等汽车企业保持密切合作,也为惠普、伟创力、泰金宝、仁宝、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配套供应相关FFC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线束产业二期厂房于2024年全部正式投产后,我们的产品生产线预计还将再增加8条,员工从500人增至1000人以上,产值将达到2023年的3-4倍。”吴兴田信心满满。 (周自超)

他扶养了一个非亲非故的“亲兄弟”——记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丁国学

  因为一句“让我来照顾你吧”,铅山县汪二镇下四村村民丁国学,无偿照顾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流浪盲人邱松仔33年,也因此获评2022年下半年度“上饶好人”、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

  邱松仔1947年出生,出生不久便双目失明,4岁父亲过世、5岁母亲改嫁,一直与大伯相依为命。大伯年老住进了敬老院后,17岁的邱松仔只好独自一人乞讨为生。

  1990年4月,已经流浪了20余年的邱松仔一路乞讨,来到下四村,遇见了同样独身、比自己小一岁的丁国学。丁国学觉得邱松仔很可怜,就对他说:“你跟着我,让我来照顾你吧。”这一照顾,就是33年。

  其实,当时丁国学的生活并不宽裕,仅靠着两亩田地维持基本生活。多了一个要照顾的“哥哥”,他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种好两亩地,丁国学开始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捡“破烂”。出门之前,他会给邱松仔安排好吃的、用的,并买了一台收音机供他打发时间;回来之后,做饭、洗衣、叠被子、打扫房间,丁国学一人包办,将邱松仔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2006年以后,两位老人先后领上了低保,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并成为了五保户。政府出钱对他们居住的房子进行了维修,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他们的事迹在乡间广为流传,一“遇”伴终生的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丁国学很照顾我,我在他家住了33年了,我们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非常感谢他的照顾!”邱松仔常说,遇到丁国学是他这辈子的福气。丁国学则说:“我认下这个兄弟就会对他负责下去,一直到力不能及。”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