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文信问答网
2024-05-26 03:21:04

市民保暖上演“帽子秀”

  钱雪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近日,连续几轮的冷空气造访饶城,气温已降至个位数,市民寒冷体验逐步升级,寒风凛冽却“吹热了”上饶的冬日消费。

  12月13日,记者走访饶城多家商场、店铺了解到,御寒产品迎来了销售旺季,尤其是各式各样的帽子占据冬季“暖经济”的“C位”,吸引许多年轻人购买,市民保暖上演“帽子秀”,成为寒冬里的一道独特风景。

  记者在广信区吾悦广场一家饰品店售卖帽子的区域看到,挑选的顾客众多。销售经理告诉记者,10月初店里就开始大量上新帽子、围巾、手套等御寒商品了,现在正是热销的时候。尤其是最近几天大降温,周末来买帽子的顾客比上周多了不少,“这些帽子都是昨天新到的款式,还没来得及拆封、打上标签,就已经被很多顾客买走了。目前,这些御寒的商品根本不愁卖,除了帽子畅销,像收银台前边的暖水袋、暖贴卖得也很好,有很多年轻的‘上班族’特意来购买。”“帽子是冬天搭配衣服不可或缺的时尚单品,不仅能御寒,还能帮助衣服增加时尚度,是‘时髦精’的不二之选。”正在挑选帽子的陈女士开心地说。

  信州区万达广场的一家时尚用品店内挂满各种样式的防寒商品,其中一个帽子展台上,有可爱的毛绒帽、简单时尚的毛线帽、美观易携带的贝雷帽等,令人目不暇接,不管是儿童、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找到一款适合自己的帽子。一位顾客边试帽子边说,这款冬天戴的帽子时尚与经典并存,完美地保护头部免受寒冷,材质十分保暖舒适。店长告诉记者:“大雪节气过后,天气越来越冷,我们店提前准备了帽子、围巾、手套三件套防寒套装,仅一个周末就可卖出100多套。后期我们还会根据销售情况及时补货,满足顾客的购买需求。”

元宵节,手工的灯笼和元宵成“香饽饽”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俗话说“不出十五都是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是过年的“压轴大戏”。元宵节当天,琳琅满目的花灯、软糯甜蜜的元宵成为饶城消费市场的主角,手工灯笼和手工元宵成为消费者最喜爱的“香饽饽”。

  饶城的菜市场和商超里,各种新鲜手工元宵格外醒目。“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一年的元宵节吃元宵,寓意着家庭团圆幸福。我从初中就开始跟母亲学手工制作元宵,卖元宵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了。”2月5日上午,信州区八角塘菜场一个现做现卖的摊主王大妈说,尽管市面上各种口味的速冻汤圆很多,但手工元宵因其透明的制作过程,口味众多的馅料,仍然深受大众喜欢,白白的糯米粉包裹着甜蜜馅料,将节日的喜庆传递到每一位顾客的心中。

  元宵佳节,身穿一袭汉服、手持一盏宫灯,拍一组有氛围感的照片,受到不少年轻人的青睐。2月5日晚,在广信区时光PARK公园,只见汉服租赁店外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该汉服租赁店不仅提供汉服租借,还会帮客人化妆和设计发型。店里坐着三三两两正在化妆、做造型的客人。“很多小姑娘都喜欢这几套白色打底、配着大红斗篷的汉服,特别喜庆。”店主告诉记者,过年这段时间,每天下午两点之后,客人基本上就没断过。有的是结伴来的小姑娘,也有相约而来的学生,还有专门带孩子来挑选汉服的家长。元宵节当天已经预约满了,如果没有预约直接来的话,可能要等挺久的。正在化妆的小林来自玉山县,元宵节的晚上特意赶过来游玩。她说,她是一名汉服爱好者,自己也有几套汉服,但是出门携带不方便,而且弄全套古装妆面也很麻烦。相较之下,汉服租赁的性价比更高,100多元就能搞定。

  2月4日至5日,“万家灯火闹元宵”活动在万力时代广场举办。民俗游戏、拍照打卡、非遗手工等民俗文化活动,让市民沉浸式体验国潮游园。据商场相关负责人介绍,活动设置了传统游戏摊位,带来猜灯谜、看皮影、做汤圆、免费吃汤圆等传统民俗游戏,供市民体验与游玩,让市民感受传统佳节文化魅力。记者发现,灯笼和元宵一样,也是元宵节的重要元素。琳琅满目的灯笼将现场装扮的五彩缤纷、喜气洋洋,其中娇俏可爱的手工兔子灯笼最惹人爱。“这款手工制作的兔子造型的灯笼,大人和小孩都喜欢。”摊主香香说,传统手工灯笼虽然没有电子灯笼的声光电技术,但生肖灯、火罐灯、莲花灯等一盏盏传统工艺精心制作的手工灯笼,依然受到很多市民的青睐,不仅彰显了民间艺人的精湛技艺,也将艺人们的精妙心思融入其中,为元宵佳节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持续推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一段时间以来,各地各有关部门各高校坚持早部署、早行动,抢抓关键期,落实就业工作责任,对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尽早就业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应该看到,高校毕业生依然面临较大就业压力。尤其当前高校毕业生陆续离校,更需要有关部门加大工作力度,全力做好未就业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工作,推进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畅通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要抓手。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继续围绕毕业生求职就业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就业服务。一方面,毕业生离校后,教育系统仍然要做到岗位推送不断线、就业服务不断线、重点帮扶不断线,同时与人社部门做好接续,确保未就业毕业生及时享受公共就业服务。另一方面,各类社会招聘活动要承接起校园招聘功能,通过大型招聘、直播带岗、网上签约等多种方式,为求职者提供便利和支持,帮助毕业生增强就业信心,尽早落实去向。

  要持续关心未就业毕业生。按照有关部门部署要求,省级人社部门要对接好教育部门,完成有就业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信息衔接,建立2023届未就业毕业生帮扶台账。此外,各相关部门还应结合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根据毕业生的求职条件、就业需求和个人意愿等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在拓宽毕业生就业创业思路的同时,推动未就业毕业生求职更精准、更有效。

  教育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于推进毕业生群体更好就业同样至关重要。要实施好利用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城乡社区专项计划”等基层项目,拓宽毕业生服务基层的渠道,鼓励学生服务基层、服务西部。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引导高校毕业生坚持自信自立,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平凡的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在日常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能力,更好绽放青春的光彩。

  高校毕业生就业事关民生福祉、国家未来。当前正值毕业季,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跑出就业加速度,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贡献更多力量。

  (新华社记者 王鹏)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