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冯兴国问答网
2024-05-23 17:27:23

上饶综保区主办公楼封顶

本报讯 周自超 记者蔡文逸报道:近日,伴随着塔吊的声声轰鸣,最后一车混凝土浇筑完成,上饶经开区创新产业基地综合保税区建设项目一期工程主办公楼12层主体结构完成封顶,仅仅用时3个月,再一次刷新了“经开速度”。

“办公楼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约0.78万平方米,是综保区的综合服务区,未来将主要应用为海关、园区管委会、第三方企业办公区域。”项目负责人邓淋介绍道,“为确保5月如期验收,工地上最多有400余名工人同时施工,大干快上。”

自项目启动后,上饶综保资本运营有限公司坚持提前谋划,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科学组织施工;坚持问题导向,实行动态管理,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强大合力,有效推进项目建设;树立安全意识,构建安全质量管理机制,切实筑牢项目安全生产防线。

“接下来我们将在主办公楼后续装修、信息化等方面衔接做好统筹安排,加强现场调度,严守质量和安全底线,优质高效地打好综保区项目建设的‘收官战’。”邓淋信心满满地说。

据悉,上饶综保区于2023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复设立,是江西省继南昌、九江、赣州、井冈山后的第五个综保区,项目总用地面积约643亩,规划建设保税加工、保税物流、口岸作业、创新服务和综合服务等五大功能区,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8.4亿元。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用地面积约270亩,建筑面积约9.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7亿元,主要建设综合用楼、主卡口、连廊、海关监管仓库、保税仓库、内卡口、标准厂房等,同时完成功能区内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工程。


    “爸爸妈妈,祝你们新年快乐,身体健康。明年我争取回去陪你们过年!”除夕当天,上饶市人民医院骨一科护士方剑敏匆匆给父母拜了年,又回到了自己的岗位上。26岁的余干人方剑敏未婚,为了让上有老下有小的同事们安心陪家人过一个团圆年,她主动要求除夕留守加班,过一个“劳动春节”。
            方剑敏并不是特例,在大多数人正享受着假期的美好时刻,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默默坚守,奋战“医”线,汇聚成了春节最温暖的力量。   

      今年春节假期,上饶市人民医院临床30余个科室共计1922名员工,有1800多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维护正常医疗服务秩序,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春节虽然没有和家人在一起,但与病患共度春节,我觉得是用另一种方式守岁。”方剑敏表示。她的日常工作内容非常多,既要给患者输液、雾化等治疗,又要接待新病人、手术病人以及出院病人,还要宣教医疗知识。加上在住院部上夜班,即便是春节期间,方剑敏也忙得像一颗陀螺。

      “这样忙碌我觉得很充实,比起家人,这里的病人更需要我们的守护与陪伴,我们用全年无休的坚守,筑起了患者生命的屏障,不但体现了我的价值,更让我无暇在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想念父母。”方剑敏说,“我当了六年护士,从前年纪小,春节时候前辈们怕我想家,都尽量让我回家过春节,由他们值班坚守。如今的我也可以为大家撑起一片天,我觉得非常骄傲。而且在我们医院,有无数主动要求除夕值班留守的同事,刚才路过的泌尿外科护士张璐和黄艳萍,就为了让外地同事回家过年,抛下父母和孩子,和我们一起留守了。”

      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春节坚守岗位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他们早已习惯在回家团聚的人流中逆行。每一个坚守者的背后,都写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医者情怀,都离不开家人默默无私的支持,医护人员虽不能陪伴亲人身边,但他们守候了更多的家庭,这是生命的依托。为了万家灯火更明亮,他们坚守“医”线,随时在岗、全力以赴,为每一位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上饶市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上饶日报 文字:上饶日报记者万明 编辑:谭心云 责编:李六旺 监制:陈华英 蒋春 业务联系:13755326106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植保机、无人机等装备应有尽有,智慧农机管理系统、数字孪生技术得到深度应用,桁架式灌溉设备正在作业……走进山东嘉祥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一个农场,记者被“不见一人的农田”吸引了。

  智慧种田,越种越甜。在这里,从播种、施肥到喷药、收获,能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通过科技赋能,农作物亩产可提升10%—20%。农业与科技融合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发展农业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持续推进,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层出不穷,有力保障了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还应在实现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化、科技现代化、经营管理现代化、农业信息化、资源利用可持续化上不断下功夫,真正让农民用好技术种出好粮食。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农业机械是发力点。提升农业机械科技化水平,有助于实现精细化生产。今年秋收时节,在禹城市李庄村,联合收割机进田收完玉米后,秸秆还田机、智能复式播种机接连作业,实现了收种一条龙。得益于北斗导航系统,播种机牵引设备能精准控制路线轨迹,有效提高了作业质量。从凭借经验种地,到依靠科技种地,生产效率和生产成本实现了一升一降。粮食生产、耕种、管理、储运等环节,都应着力提升机械化水平。

  农机装备更精良,田间管理也要跟上。向土地要效益,需要给农业基础设施安装“智慧大脑”,提高精细化管理能力。在济南市章丘区高官寨街道甜瓜精品园,记者看到这样一幕:园区里,温湿度传感器、滴灌系统、水肥一体化等设施一应俱全。只需提前设定好甜瓜生长的各项环境指标,就能精准供应作物所需物料。水肥等实现定时定点供给,既节约了资源,也有利于保障作物品质。借助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数字化与农业生产“跨界组合”,精准进行田间种植、管理,促进了降本增效。着眼未来,持续推进智慧农业,不断释放农业生产活力,“慧种地”的空间十分广阔。

  也应看到,当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向关键核心技术要效益。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培育的大豆新品种“齐黄34”,在土壤含盐量0.3%的盐碱地上最高亩产302.6公斤。目前,这一品种的实打最高亩产367.4公斤,已在全国累计种植推广超4000万亩。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让农民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才能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李庄村党支部书记李玉凯在接受采访时感慨:“种地靠科技,我们农民更有赚头、更有奔头。”瞄准农业科技前沿,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让创新成果更好惠及广大农民,农业现代化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王沛)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