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洪学智问答网
2024-05-23 21:52:45

满目风光满目新 ——上饶银行驻九湾村帮扶工作侧记

  绿阴葱葱,修竹葳蕤,山清水秀,碧水盈盈,仿佛是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如今,走进鄱阳县田畈街镇九湾村委会,月月都有新风景,年年都有新变化。今年以来,该村帮扶单位上饶银行主动顺应“三农”工作中心,坚持以工助农,扭住“产业”核心,探索出了一条有特色、有载体、有依托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

  1

  从酿酒工业上“着力”

  织好经济发展“一张网”

  九湾村是一方人文高地,这里底蕴深厚,历史悠久。自古以来,酿酒就是九湾村的特色产业,如今该村仍有大大小小酿酒企业10余家。该村标志性的古建筑花堂前,已成了远近闻名的龙头酿酒企业。上饶银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柳多根认为,乡村要兴,首先就要乡村产业兴。“经过调研、谋划,我们从九湾村酿酒工业着力,做好该村‘酒’文章,大力扶持酿酒企业,织好全村经济发展一张网。”笔者从驻村工作队了解到,近年来,经过上饶银行党委和驻村工作队的沟通协调,累计争取产业衔接资金102万元,普惠优惠利率贷款30万元,帮助该村酒企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驻村工作队不仅在资金上给予我们企业大力支持,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想观念和经营理念,同时还联系我们到古井贡酒厂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营模式。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有信心把企业办得更好。” 对于上饶银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关心与扶持,鄱阳县花堂前酒厂董事长王国栋感触颇深。

  据悉,该村10余家酒厂解决50余名村民就近用工,为每位村民年增收1万余元。

 

  2

  从特色农业上“发力”

  走活农业发展“一盘棋”

  如何立足实际,从特色农业上精准发力,走活农业发展一盘棋,是帮扶工作队破解的第二道难题。到过九湾村的人都说,这里是一方风水宝地,生机盎然,风景如画。面积7.3平方公里的九湾村,其中山林面积7680亩,生态环境良好,地理优势显著。驻村工作队巧用政策项目,为该村鄱阳县德优农林开发有限公司争取政府补贴资金52万元用于茶油、黄精种植。该村党支部书记王新告诉笔者,目前,全村种植茶油400亩、黄精400亩(计划总种植面积1500亩),解决了60余名劳动力就业,给村域经济带来新的活力。村民王志春、王泽民说,他们除了种自己的田地之外,还到合作社做工,每年增收1万多元,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外出务工,饱受思乡念亲之苦。

  从村容村貌上“聚力”

  唱好村民幸福“一首歌”

  3

  九湾村持续改善基础设施,满足日常需求,完善了排污、排水设施。修建一条400米的环村水泥路、入户路,以往脏乱差、群众绕道走的环村泥泞小路变为休闲散步的“后花园”。该村还加强阵地建设,建设廉政文化宣传栏、党建运动空间等乡风文明宣传阵地,筑牢基层堡垒。据了解,在田畈街镇党委、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近年来九湾村委会累计争取新农村项目资金100万元,打造了4个新农村建设点。王新表示,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对危旧土坯房、空心房、有碍观瞻的附属房、猪牛栏、围墙进行拆除,并对拆除空地进行综合规划利用,全面刷新了九湾村颜值。如今,九湾村产业欣欣向荣,民风向好,治理有效,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呈现一派繁荣和谐的景象。

  一幅壮美的九湾振兴画卷,正向世人徐徐展开。

  (陈元波)

打造“5+2就业之家” 助力群众“家门口”就业

  “小陈,前几天应聘的结果怎么样?这边还有个运营岗位你要不要试一下?”12月19日一大早,在信州区东市街道五三(2)社区“5+2就业之家”,社区工作人员拿出登记簿,边打电话边详细记录辖区求职者的最新就业动态。放眼望去,柜台上整齐摆放着许多就业创业活动信息、最新政策以及岗位信息。

  今年以来,为了在居民“家门口”、企业“楼门口”提供“一站式”就业公共服务,我市不断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劳动者和企业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就业公共服务。按照“提升、置换、新建、打通、创新”等方式,统筹各方资源,合理布局,加快建设提供求职招聘、创业扶持、就业援助等就业创业全业务领域服务的“5+2就业之家”网点,“5”即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2”即开发区、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两类。

  现如今,群众就业方式、就业诉求日益多样化,对人岗精准匹配、技能水平提升、就业兜底帮扶等需求更加强烈。我市有效整合资源要素,加快推进“5+2就业之家”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就业公共服务网络,补齐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短板弱项。数据显示,从10月初正式挂牌,截至目前,我市共通过“5+2就业之家”提供就业岗位1749个,需要招聘人数9939人,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找到了好工作,享受到“就在身边”的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着力稳岗扩岗,切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压实责任,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统筹推进全市就业之家建设,并积极与各地、各有关部门配合,把‘5+2就业之家’建设列入重要工作计划,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打造具有上饶特色的可复制的‘5+2就业之家’品牌,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冯鹏表示。

他扶养了一个非亲非故的“亲兄弟”——记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丁国学

  因为一句“让我来照顾你吧”,铅山县汪二镇下四村村民丁国学,无偿照顾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流浪盲人邱松仔33年,也因此获评2022年下半年度“上饶好人”、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

  邱松仔1947年出生,出生不久便双目失明,4岁父亲过世、5岁母亲改嫁,一直与大伯相依为命。大伯年老住进了敬老院后,17岁的邱松仔只好独自一人乞讨为生。

  1990年4月,已经流浪了20余年的邱松仔一路乞讨,来到下四村,遇见了同样独身、比自己小一岁的丁国学。丁国学觉得邱松仔很可怜,就对他说:“你跟着我,让我来照顾你吧。”这一照顾,就是33年。

  其实,当时丁国学的生活并不宽裕,仅靠着两亩田地维持基本生活。多了一个要照顾的“哥哥”,他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种好两亩地,丁国学开始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捡“破烂”。出门之前,他会给邱松仔安排好吃的、用的,并买了一台收音机供他打发时间;回来之后,做饭、洗衣、叠被子、打扫房间,丁国学一人包办,将邱松仔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2006年以后,两位老人先后领上了低保,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并成为了五保户。政府出钱对他们居住的房子进行了维修,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他们的事迹在乡间广为流传,一“遇”伴终生的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丁国学很照顾我,我在他家住了33年了,我们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非常感谢他的照顾!”邱松仔常说,遇到丁国学是他这辈子的福气。丁国学则说:“我认下这个兄弟就会对他负责下去,一直到力不能及。”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