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冷德友问答网
2024-05-18 19:16:57

应家多措推进秋冬油菜种植

  走进应家乡吉安村,种粮大户龚尔太正开着耕地机在地里来回翻耕,村民们则忙着撒种、挥锄开沟、施肥覆盖泥土,一派秋种忙碌的场景。“现在国家政策好,油菜种子政府免费发放,种地既有补贴,还有农技站的技术指导,明年肯定又是一个丰收年。”龚尔太笑着说道。

  应家乡根据本乡各村的种植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秋冬农业产业,做到宜粮则粮、宜油则油、宜菜则菜、宜肥则肥。积极探索秋冬季农业的开发模式,通过油菜育苗、开沟、移栽全程机械化,提高油菜集中育秧机械水平,实现多种土壤条件下的油菜高密度高效率种植,让稻、油两种作物无缝衔接,产量效益双提升。

  “现在开始油菜育秧,到农历10月下旬就可以起苗移栽,这时中晚稻都已收割完成,正好实现稻油轮作。”吉安村负责人介绍,针对该村土壤肥沃的特点,大力推广“稻油轮作”项目,将“农闲田”变“效益田”。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粮食安全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应家乡始终把粮食安全抓在手上,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种粮积极性,大力推行“稻油轮作”模式,引导农户春夏种稻谷、秋冬种油菜,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2023年吉安村种植水稻1700多亩、油菜500多亩,均比去年增种200多亩。(陈炜)

 

上饶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召开

本报讯 记者蔡霞报道:3月25日,全市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在信州区召开。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郑艳斐出席并讲话。

郑艳斐强调,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找准着力点,勇担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新使命;要突出工作重点,在担当中坚持党的领导,在监督中践行为民情怀,在履职中贡献人大智慧,开创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新局面;要加强自身建设,勤学善思、守正创新、聚力联动,续写人大教科文卫工作新篇章。

会议邀请市委党校刘任平副教授作辅导报告,传达学习了全省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座谈会精神,通报了市人大教科文卫委2023年主要工作情况和2024年工作安排,部分县(市、区)作了交流发言。会前,与会同志还考察了信州区大井头青年艺术街区。


田畴沃野绘“兴”图

  本报记者  任晓莉

  金秋时节,穿行在乡村的广袤沃野,山峦叠秀、碧水竞流、良田美畴,一个个乡村靓丽多彩,一幢幢民居窗明几净,一项项产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一线见闻

  10月9日,位于广信区四十八镇鲤洋村的衣衫伴侣日用品厂生产车间内机器声轰鸣,工人们正各自忙碌着。

  “2014年,我把工厂搬到四十八镇易地搬迁安置点附近,工厂主要生产经营家用收纳盒。随着订单的不断增长,工厂规模日渐扩大,工人从刚开始的三四十人发展到现在300余人,其中脱贫户就有26人。”该厂负责人付仁峰介绍。

  移民搬迁,让村民安居乐业是目的。如何避免“住上新房子,过着旧日子”,产业配套、就业保障该如何跟进?四十八镇党委按照“强龙头、补短板、树品牌、促发展”的思路,强化党建引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到当地投资建厂,着力走出一条党建强、乡村美、产业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鲤洋村的小小车间,就是破题的“金钥匙”之一。

  “这边针线穿好了,再按几个按钮,上手一点不难。”车间里,搬迁户乐福荣和工友们穿梭于机器之间,织造、上底、包装……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44岁的脱贫户吴仙琴也在工厂务工。“我从偏远的高山上搬迁下来,就住在车间旁的安置房里。出了家门进厂门,按件计算工资,收入高时一个月能达到四五千元呢!”谈起现在的生活,吴仙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在鲤洋村,像乐福荣、吴仙琴这样通过搬迁实现就业的搬迁户还有很多,他们通过培训有了一技之长,在家门口的企业上班,实现了增收致富。

  奋斗足迹

  夯实产业之基、彰显生态之美、探寻善治之策、拓展共富之路。俯瞰上饶大地,乡村振兴的画笔绘就出一幅田畴沃野的新画卷: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稳定,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壮大“一片森林” ,“产业树上”结“金果” 。我市积极引导各县(市、区)突出优势培育1个农业首位产业,铅山红芽芋、婺源茶叶、万年贡米、广丰马家柚、广信油茶等绿色有机上饶名特优农产品逐渐成为线上线下热销产品,从有“身份”变成有“身价”,我市农产品品牌化发展渐入佳境。各地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的乡村富民产业,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就业创业、持续增收,已创建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5个。我市积极培育百勤异VC纳、江天农业、鄱阳湖米业、江西兴安种业等一批本土企业,规上农业企业已达1020家;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4976家,家庭农场9844家;大力发展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市已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39家,烤鳗、鱼糜制品等精深加工水产品远销海外,鱼子酱占据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加大农文旅融合力度,已创建省级田园综合体11个,精品庄园4个,省级精品旅游线路5条。

  培养“一支队伍”, 乡村振兴注“活水”。近年来,我市不仅加强了驻村工作队的选派和管理,健全了调整、轮换、召回机制,实现全市驻村帮扶全覆盖,选派了978名第一书记和1932名工作队员开展乡村振兴的驻村帮扶工作。同时积极引导人才向乡村一线流动、汇聚,激励乡村人才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活水”。在全市实施“大学生回村工程”,完善“选、育、管、用”链条。目前,全市共有2965名回村任职大学生,这些有理想、有情怀、有文化、有办法的大学生回村工作,带领群众致富,为乡村振兴输送了新生力量、提供了人才保证。他们在上饶乡村“生根开花结果”,成为一支“留得住、用得上、带得动”的农村实用人才。

  做实“一套体系”,和美乡村入画来。 我市按照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求,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持续开展秀美乡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显著提升。坚持“建管并重”,不断健全完善“五定包干”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体系,围绕“设施设备在线率100%,事件处理率100%,群众满意率100%”和“平台建设规范化、运维管理体系化、事件处理高效化,村庄管护实时化”目标,加快“5G+长效管护”平台建设和推广运用,市县两级平台全面建成,投诉问题整改完结率99.88%,好评率99.16%,基本实现“全市一张网、县县全覆盖、运行常态化”。坚持“围绕产业发展建秀美乡村,建好秀美乡村促产业发展”的思路,推动实现秀美乡村由“风景”变“丰收”、由“颜值”变“产值”的华丽升级。全市已创建1000个“六好”秀美乡村,培育了334个3A以上乡村旅游点。各地立足资源禀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家乐”、民宿经济。全市参加联动建设1189家休闲乡宿,带动当地村民7366人就近就业。

  如今的上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