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际泰问答网
2024-05-27 16:56:43

冬季商品特卖赚人气 理性购买“甩货”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冬春交接,气温开始回升,饶城许多商家开始做起换季文章,纷纷利用冬季商品打出“特价”、“清仓”等字样的“甩货”促销广告,除了服装、鞋类打折,市区各商超也推出冬季商品的特卖活动,与此同时电热毯、棉被、取暖器也开始集中促销。

  “冬装买一送一”“春装抢先上市,6折起”……1月28日中午,记者在信州区万达广场的服装区,看见促销广告随处可见。“朋友说这里羽绒服打折,来给自己添件衣服,来年也是要穿的。”正在选购衣服的曹女士,挑选了一件打6折的羽绒服,满意地离开。“最近冬衣的促销力度还是挺大的,少数指定款只需半价就能买到,很划算。”一服装店的导购员表示,店内羽绒服、夹克衫、毛衣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折扣。市民温女士这两天打算逛街购物,因为过年前后她特别忙,也没给自己添置新衣,如今工作生活都恢复了正常状态,逛了逛,结果“淘”到了物美价廉的好东西,她相中的一条加绒的牛仔裤,打5折,导购员告诉她说,这个价格在过年期间是没有的。一店主介绍,1月份过后,就是春装全面上市的时候,商家都希望在这之前回笼资金,尽快售完秋冬装,以减少库存压力。

  各大家电卖场也迎来了换季前的新一轮促销。记者在一电器城看到,取暖电风扇、暖风机、电热毯等冬令家电都在降价。永盛智慧电器城的导购员告诉记者,商家降价就是为了赶在春暖花开前再冲一冲销量,消费者此时购买也能享受更多优惠。“春节长假结束后,我们取暖器卖得还是挺不错的,有的打5折,相比春节前,现在购买性价比很高。纯粹的取暖设备作为季节性商品,天气渐暖,各大商场都要抓住最后一波销售机会。”

  不少熟悉市场行情的人都知道,在冬春交替时,也正是服饰等冬季商品“甩卖”最多的时候。记者注意到,降价销售的大多为取暖贴、床上用品、手套、羽绒服、棉大衣、毛衣、棉裤、靴类等冬令商品。商品价格便宜了,但需理性购买。市市管局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在挑选这些打折的商品时,由于一般都是清仓断货款式,应注意检查品牌商标是否齐全;挑选样式和颜色的同时,也要注意商品的质量;购买时,应注意索要相关票据,并妥善保管。 

真情巧解“千千结” ——记横峰县兴安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余志钢

  面对征地拆迁这个难啃的硬骨头,余志钢以“有所作为、干则必成”的精神担当实干,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个难关,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兴安街道廻垅村是个特殊的“咽喉要道”,位于城乡接合部,是横峰县工业主阵地,也是工业园区拓园主战场,涉及的民生问题和遗留问题较多。刚开始征地时,超过半数的村民不配合征地。2016年余志钢刚到街道报到,听说了廻垅村情况最复杂,缺少合适的包干领导,便主动请缨包干廻垅,接下了这个“烫手山芋”,这一干就是7年。

  7年来,余志钢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不分白天黑夜、风雨无阻地挨家挨户上门拉家常,宣讲拆迁政策、补偿方案等,努力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取得了拆迁户的理解、支持与配合。他主动为困难群众联系搬运车辆和人员、帮助联系租住房,及时化解拆迁引起的各类矛盾纠纷,协调房屋租赁买卖、夫妻离异、兄弟分家析产等纠纷,最大限度地为拆迁户解决实际困难,获得群众广泛赞誉。“余书记是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做事的好书记!”只要提到余志钢,廻垅村的村民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

  这是余志钢一心为民做实事的缩影。横峰县老党校的拆迁工作长达八年,多部门协同作战依旧举步维艰。余志钢临危受命,通过跟百姓拉家常、交心底,成功获得群众信任,顺利啃下“硬骨头”。无独有偶,岑阳大道的拆迁工作也拖延了十余年。余志钢天天“带菜上门做客”,与群众换位思考,在沟通中发现问题,最终赢得拆迁户的理解配合。信访、棚改、征地、迁坟……类似的例子在余志钢的身上比比皆是。他用实干和担当换来了一句句“我要跟余书记谈”的信任。

  两脚沾泥,一心为民。余志钢在平凡的岗位,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个基层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本报记者 戚虹鸿

婺源打造“露天剧院”促进文化惠民

  婺源县在第二批主题教育中,把文化惠民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重点民生工程抓好抓实,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该县先后投入资金7500万元,开展民俗文化保护、挖掘、整理和传承工作,出版系列文化丛书,让广大百姓共享文化大餐。“我们组织文化工作组,深入全县100多个行政村,开展非遗项目普查工作,建立健全非遗数据库。”婺源县非遗保护中心负责人施杰平介绍,该县普查到传统舞蹈、戏剧、美术、技艺等八大类72个项目,恢复了傩舞、抬阁、豆腐架、茶艺、板龙灯、花灯等一大批民俗文化,铺垫了文化惠民坚实基础。   

  为促进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让“露天剧院”真正成为群众身边的“剧院”,该县还积极推进非遗进街区,成功推出了江湾梨子巷非遗一条街、非遗展示馆、篁岭景区非遗夜游等文化项目。“除了赏美景,还能看徽剧,不虚此行。”在江湾景区古戏台上,国家级非遗徽剧常态化上演,赢得游客纷纷点赞。在篁岭景区,古朴神奇的傩舞表演引得游客驻足拍照,让人们感受到了非遗项目的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行走在婺源李坑、汪口等景区,不经意间就能与非遗进行亲密接触。

  “我们按照‘文旅融合、非遗先行’的思路,推动婺源茶艺、歙砚制作、徽剧表演等优秀民间文艺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全县4A级以上景区均有非遗项目、传承人常驻展示。”婺源县文旅集团负责人王晖介绍,婺源非遗与旅游融合获评全国“十大优秀案例”。如今,婺源全域成了“露天剧院”,吸睛指数越来越高,也让民俗文化焕发出了强劲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促进了文化强县建设提质增效。

  (吕富来 毕晓霞)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