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贾德善问答网
2024-05-14 18:45:17

铜矿街道: 让流动党员“安家”又“安心”

  双向互找安新家,让党员流而不失。铜矿街道积极落实流出地的主体责任,一方面,异地搭平台。在上饶、德兴等流动党员集中地,搭建流动党员服务站点,将其建设成为流出地、流入地和流动党员三方沟通的阵地,将分散的党员聚集起来,为流动党员安家;另一方面,互动找党员。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建立微信群及动态管理台账,及时在“赣鄱党建云”里登记录入,便于流入流出地双方查询,切实抓好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组织找组织的“四找”工作。

  双向共管强组织,让党员流而不散。今年,铜矿街道积极开展“流动党员心向党、我心安处是家乡”系列活动,牵引“服务线、学习线、关爱线”,让党员离乡不离党、高飞不断线。开展组织共建,积极同流动党员所在地党组织取得联系,坚持流入地与流出地每年联系不少于2次,实时掌握党员动态;实行党员共管,制定《流动党员积分量化考核表》和《流入党员表现反馈表》,借助流入地开展精细教育。实现阵地共享,将现有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提升改造,设置“流动党员会客厅”,实现共建共享。

  双向发力促融合,让党员流而有为。充分发挥流动党员党组织和党员桥梁纽带作用,充分展现流动党员风采。让流动党员“人在异乡有作为”,搭建流动党员活动参与、服务社会和创业发展平台,开展“我为家乡作贡献”等活动,引导流动党员主动亮身份。“心系家乡有情怀”,利用重大节日归家时机,邀请返乡党员召开乡贤会,推动优秀人才回归,目前已有5名流动党员到辖区企业任职;“服务老乡有担当”,通过流动党员老乡联老乡、帮老乡、带老乡,为在外铜矿居民牵线搭桥、纾困解难。2022年以来,联系就业岗位20余个,帮助解决各类困难10余起。(胡坤明  陆梓洁)

宴席“瘦身” 群众减负

  洋口镇是广丰区的商贸重镇,群众生活好了,农村喜宴的攀比之风也越演越烈。“一场喜宴,少则几万、多则十几万,成了群众的一大负担。”洋口镇中山社区的干部汤秀芳,对不断“升级”的农村喜宴深有感触。

  为宴席“瘦身”,让群众减负,势在必行。2021年起,洋口镇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对洋口老街进行提升改造。在改造时,洋口镇把家风家训、文明超市、实践广场等建设一并融入。同时,将反对大操大办纳入村规民约中,并全面推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规定,浓厚老街的“文化味”“文明味”。

  “文明味”浓了,群众的观念也悄然发生改变。“走访时,群众对大操大办很有意见。不过,大家心里还是抹不开面子。”汤秀芳表示,由于宴席都是各家各办各的,大家怕少了礼数。所以对于宴席“瘦身”这事,大家观望情绪较浓。“有群众提议,找地方让大家集中办喜宴,统一场所、统一标准,这样可避免相互攀比。”

  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大家将老街尽头一处闲置房舍改建为可容纳上百人聚会聚餐的场所,同时引进第三方提供餐饮服务。“洋口宴”的运营者冯真亮和村委会一道,走访调研了周边的酒店、农家乐、大型菜市场等地,认真核算成本,推出“使用本地菜肴、雇佣本地帮厨、场所免费使用”的方案,最大程度减少宴席成本。“680一桌的套餐很受欢迎,这是全日的套餐,不是一餐的标准。”冯真亮细细算了一笔账:一桌10人消费680元包三餐,折算下来,一人一餐才20来元,相当于叫了个外卖,很实惠。“和酒店动辄上千元一桌的酒席相比,这里实惠得多。而且这里音响、大屏都有,宴席的布置不用额外掏钱,又省下一笔费用。”

  如今“洋口宴”已成为“宴席简办,移风易俗”的文明符号,在全镇推行。“各个村(社区)都借鉴这种模式,在理事会的引导下,不仅把老祠堂、村居公共场地免费提供给村民办宴,而且还约定了宴席的标准与桌数,实实在在为群众减负。”洋口镇党委委员刘慧说。

  (周红华  周毅成)

点点微光汇星河 ——走进江西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缺兵少粮、技术瓶颈、资金掣肘……这是江西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技术总监汤兆胜的创业苦旅,也是这十年的蛰伏,成就了光电技术今天的“黑马”。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上饶经开区的江西兆九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无尘车间,正中摆放着的一台精密仪器发出阵阵轰鸣声,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镀膜生产设备。”汤兆胜的脸上流露出几分自豪,“从2006年开始,经过近10年的潜心研究,终于突破技术瓶颈,做到全流程独立自主生产。”

  为何要坚持自主研发?汤兆胜回忆起了自己的经历。早在2003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汤兆胜深感我国滤光片在高端领域的技术受制于人,于是就有了回国突破技术瓶颈的想法。“高端技术起步得越晚,将来发展吃的苦就越多。”

  “突破技术瓶颈”这六个字,汤兆胜说得轻描淡写,但其中却承载了许多不能承受之重。团队太小,缺乏顶尖人才加盟;类别太细,政策扶持力度小;周期太长,技术突破遥遥无期;研究太久,投资方理念不合撤资……多少拼搏的汗水与辛酸的眼泪化在了如今的云淡风轻里。

  2006年,公司从上海搬到上饶,只有一半的技术人才来了。“这些人里又有一半因为离家太远,不到3个月就走了。”提及当初的窘状,汤兆胜坦言,“我们只好重新招人,重新培训,一切从零开始。”那段时间,受各种因素影响,兆九光电的生产车间报废了大量残次品,几个月都无法生产出符合标准的优质产品,营业额腰斩,客源大量流失,在这样的困境下,汤兆胜顶着极大的压力带领团队一点点步入正轨。从2018年开始,兆九光电的年产品总销售额稳定维持着每年10%到20%的上涨幅度,产值由800万元逐步增长到2000万元,已经超过了原上海公司。

  十年间,汤兆胜带领团队坚定前行,点点微光终于汇成了一片“星河”。“奋斗,就是一天比一天难,但一年比一年容易;不奋斗,就是一天比一天容易,但一年比一年难。”汤兆胜表示,这就是他们企业的核心精神。

  如今的兆九光电已发展成为了一家专业生产高性能光学滤光片的高新技术企业,其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无人驾驶、人脸识别、无人机、自动化控制、医疗诊断等领域,大部分出口到美国、德国、英国、南非等国家。

  兆九光电逐步脱离困境,离不开上饶经开区帮助企业解决“成长的烦恼”。经开区的挂点服务小组一直关注着企业的发展,及时走访企业,了解困难,经开区聚集的大量光学上下游企业,为兆九光电加快发展提供了平台。汤兆胜介绍,其公司生产的高端滤光片可以用于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需要使用的医疗仪器中很重要的一个零件就是镀膜滤光片,如果完全从国外进口生产该滤光片的仪器,每台机器及其配件加起来超过1万元人民币,但从兆九购买,却只要十分之一的价格。说到激动处,汤兆胜眼里泛起点点泪光:“能为行业发展和社会民生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就是我做研发的初心。” 

  谈起对未来的展望,汤兆胜信心满满:“我们的企业文化是以人为本,创新进取,心无旁骛做研发、抓生产是我们不变的坚守,充分发挥核心技术优势是我们不变的追求。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国内新光电主流赛道上将有兆九的一席之地。”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