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马宏宇问答网
2024-05-24 04:24:04

上饶迎来新年首场降雪

本报讯 记者王调翁报道: 1月21日,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1月下旬起冷空气已开始影响我市,我市北部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婺源县、德兴市等县(市)普降中雨,局部大雨;南部的信州区、广信区、广丰区、玉山县等县(区)小雨。继续受寒潮影响,1月22日凌晨开始我市自北向南转雪,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雪,局部暴雪;积雪深度大部分地区1~3厘米,局部5~8厘米。气温将持续下降,最低气温出现在24日清晨,大部分地区可降至零下5℃~零下3℃,怀玉山脉和武夷山脉等山区可降至零下10℃左右,并伴有冰(霜)冻和道路结冰;江湖水面、平原河谷和高海拔山区偏北阵风可达7级。25日到月底,全市以阴雨湿冷天气为主。市气象局已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寒潮) IV级应急响应的命令,应对今年首场寒潮天气。

1月22日白天我市北部小到中雪;南部中到大雪,局部暴雪;晚上全市阴天,南部局部山区小雪;城区最低气温为零下4℃~零下2℃,乡镇最低气温为零下5℃~零下3℃,高海拔山区最低气温为零下8℃~零下6℃。23~24 日全市多云,城区最低气温为零下5℃~零下3℃,乡镇最低气温为零下6℃~零下4℃,高海拔山区最低气温为零下10℃~零下8℃。25~26 日全市为阴雨湿冷天气,部分地区有短时雨夹雪或小雪,气温为0℃~5℃。此次降雪、低温、冰冻、大风天气将对煤电油气等能源保供、交通运输、城市运行、农业生产等带来不利影响,相关部门应提前做好防御工作;公众需做好健康防护。本次过程湿冷持续时间较长,用电负荷明显加大,有关部门需提前做好能源调度工作,并注意低温、雨(雪)、冰冻对输电线路、城乡供水、供气和供暖管道等公共设施的不利影响。公众取暖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建议相关部门做好临时搭建物、危旧房屋、设施农业、户外广告牌等的防风、加固;做好户外高空作业、高山景区旅游的安全防护,确保人员安全。三清山、灵山、葛仙山等高山景区可抓住本次寒潮雨雪天气过程,因地制宜打造雪景旅游热点,挖掘雪景旅游潜力,同时注意防范雨雪冰冻天气对景区交通和设施的不利影响。

“上饶—宁波”铁海联运班列单月首超1万箱

  自2011年6月30日上饶—宁波“五定班列”开通后(2014年升级为“海铁联运天天班”),为上饶及周边地区内、外贸企业开辟了一条铁路运输精品线路。市商务局主动协调铁路、海关、港口等相关单位及企业做好服务,认真实施口岸“三同”政策,对通过上饶—宁波“海铁联运天天班”运输货物的铁路运费、集疏费、场站费给予补贴,进一步降低企业物流运输成本。今年9月25日,为满足市场多元化运输需求,上饶市政府还与温州市政府携手合作,成功打通上饶至温州的铁海联运新通道,进一步推动浙赣两地交通补链强链和外经贸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1至10月全市进出口总额为488.68亿元,同比增长19.7%,增幅居全省第二;出口448.57亿元,同比增长21.3%,增幅居全省第二;在《中国海关》杂志发布2022年“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上饶市以综合得分76.50位列全国第39位。

让“创新花”结出“发展果”

不少科学家将人类科学技术“爆炸式飞跃”的时间点,称为科技革命“奇点”。对于人类距离“奇点”还有多远,学者预测并不一致。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分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科技革命“奇点”发表各自见解。许多与会嘉宾认同,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再到纳米技术,一个个看似“超越现实”的创新成果正在加速涌现,为发展赋能、为生活添彩。

在海南,一个个关于海洋的美丽传说广为流传,折射出先民对这片蔚蓝空间的敬畏与向往。如今,科技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帮助人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从“普盛海洋牧场3号”半潜深海,打造智慧渔业建设“海上粮仓”,到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建设按下“加速键”,即将全面达产,海洋科技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海南将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着眼未来,做好“向海图强”大文章,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前行,既要把握科技发展大方向,又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过去海南科技供给不足,补短板是共识,关键是怎么补、往哪补。近年来,海南用好“温度”“深度”“纬度”“绿色”优势,找准创新“切入点”。在南繁“热土”,育种技术持续突破;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正逐渐成为航天强国的圆梦之地;“两船两器”“深海一号”等一批重大深海装备,在海南落地运行……奔跑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更好补短板锻长板,才能形成比较优势,实现追赶、超越。

让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关键在于营造重视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从开放实验室大型仪器,到数千亩南繁共享用地上线,科创土壤愈发肥沃;实施“揭榜挂帅”,吸引人才破解“卡脖子”难题;设置专门项目,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第一桶金”支持……今日海南多措并举,广纳四海贤才。从强化人才支撑,到优化科研环境,再到促进产业落地,让创新成果拔节生长,就要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厚土壤。

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运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尤须发力产业创新。在种业方面,我国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全国审定新品种的70%以上,涉南繁硅谷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100亿元;在航天方面,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落户文昌,配套服务等项目先后落地,航天产业集群初显;在深海方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聚集海洋产业类企业上千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海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发展“加速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做好产业升级大文章,方能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个个推进创新的海南故事,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找准自身优势,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一定能让“创新花”源源不断结出“发展果”。

(尹双红)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