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吕显祖问答网
2024-05-19 08:18:14

高温天气外卖订单暴增

  本报记者 蒋学华 文/图

  进入三伏天,热浪袭来,着实让很多市民都不愿意踏出家门,纷纷蛰伏在空调房里点外卖。外卖小哥忙碌起来,头顶烈日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近日,记者走访饶城多个实体店和外卖平台了解到,进入7月以来,饶城外卖订单量持续走高。

  记者从几家主流外卖平台了解到,近一个半月,饶城网络订餐消费明显增加,尤其是午市、晚市高峰时段,外卖订单数量持续上涨,这也使得外卖骑手更加忙碌。“6月份,虽然是夏季,但是由于天气还不是很热,一天只能完成四五十单,从7月开始,尤其是入伏后,每天有七八十单,除了日常送餐,夜宵、奶茶和啤酒饮料的订单猛增。”趁着在餐厅等候的间隙,美团骑手小张告诉记者,有同事一天能配送100多单,是他们中的“单王”。

  “平时点外卖就挺多,这段时间天气热,更不想出门,吃的喝的都是网购,炎热难耐,尤其喜欢点冷饮。”市民艾女士说,虽然高温天减少了外出的频次,但是生活并没有受到影响。高温酷暑,市民对冷饮的需求激增。记者在吾悦广场附近的几家果茶店,看到每个店均有骑手在排队取货,汗水浸湿了工作服。茶百道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店7月份的外卖订单是6月份的2倍。“近期网上订单越来越多,有时候数量也很大,昨天就接到一单60杯的订单,是一个公司的订单。大热天,骑手在外跑不容易,我们能为他们做的,就是尽快出货,为他们争取多一点配送的时间,不至于那么赶。”

  据了解,美团等外卖平台除发放高温补贴外,平台重点加强了配送站点环境建设,向骑手免费发放冰袖、面罩、清凉贴等物资,要求空调长开。同时,为了在夏日里给外卖配送员更充足的保障,外送站点准备了各种冷饮、西瓜以及藿香正气水、退热贴等防暑降温用品。骑手也可以在APP上自选时间下线休息,如果工作时间太长还会被强制下线,无法接单。

解锁节约“新食尚” 营造出游文明风

  暑假假期,餐饮业迎来了消费热潮。上饶各大餐饮店,尤其是旅游景区周边的餐厅、小吃店,前来就餐的顾客络绎不绝,店内随处可见 “文明用餐,从我做起”“合理点餐,禁止浪费”的温馨提示;点餐时,服务员会提醒合理点餐、避免浪费;临走时,剩菜打包也成了不少顾客的习惯。

  位于广信区的时光PARK公园,潮流与文艺复古并存,是年轻人偏爱的“网红打卡地”。“你好,帮我拿个打包袋。”7月24日中午,带孩子到此就餐的刘女士,把剩下的虾和半份酥饼打包带走。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像刘女士一样,越来越多人外出就餐时有了打包的习惯,不浪费食物的理念渐成共识。

  在望仙谷景区,记者看到,文明旅游温馨提示牌随处可见。游客自觉地将果皮纸屑、食物残渣等垃圾放到垃圾桶内,很少看到随地吐痰、乱丢果皮的行为,还有游客将果皮纸屑等垃圾放进了随身携带的垃圾袋,“我们已经习惯了出门自备垃圾袋,不乱扔垃圾,眼前的美景需要我们每个人用心维护。”游客蒋女士说。

  记者走访发现,杜绝“舌尖上的浪费”,提倡餐饮“新食尚”,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习惯,无论商家还是市民,节俭用餐意识都明显提升,每个人展现的文明之美,就是假日里最美的风景,节约“新食尚”在上饶已蔚然成风。

上饶:多举措强化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供给

  本报记者 郑欢

  “我老伴去世以后,子女跟我约定:每人每年支付1000元赡养费。可是,老大和老三既不常来看我,也不按约定给付赡养费。你们可以帮帮我吗?”日前,现年80岁的广丰区排山镇下余村村民余某向村里的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相关人员咨询有关法律援助事宜。广丰区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了解详情后,上门为老人办理了相关手续,并指派律师为其提供免费法律服务。如今,余某的子女正按期履行赡养义务。

  余某的“老有所养”得以实现,得益于我市全面打造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让法律援助服务做到“到身边”“顺民意”。当前,便利、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正延伸至全市每个角落,更多困难群众就近就能获得法律援助。

 

  建“站”设“室”  让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

  “谢谢你们这么尽心尽力地帮我们。”不久前,广信区枫岭头镇长塘村村民徐某某的丈夫,将一面绣有“无私援助百姓,捍卫法律尊严”的锦旗送到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向该中心表示感谢。

  事情还得从2021年7月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说起。当月31日上午10时许,徐某某搭乘丈夫的二轮电动车,正常骑行至广信区武夷山北大道时,被巫某某驾驶的小汽车碰撞倒地。经诊断,徐某某右桡骨小头骨折、右手第2近节指骨骨折、右手拇指远节指骨撕脱性骨折等。住院治疗78天,花费相关医疗费用44000余元,而肇事方只垫付了3000元医疗费,这让徐某某一家一筹莫展。2021年12月,在村居法律援助联络员的帮助下,徐某某的丈夫向广信区法律援助中心提交了相关法律援助申请材料。该中心详细了解了徐某某的情况:农村低保户、精神贰级残疾人,是应被援助的重点对象。于是,立即指派办案经验丰富的基层法律工作者张美华承办此案。接受指派后,张美华第一时间约见徐某某的家属了解案情,并多次奔波于人民法院、保险公司等单位查找依据、核算赔偿标准、计算赔偿数额,帮助立案。最终,经过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由保险公司及巫某某赔偿徐某某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等共计69189元。拿到款项时,徐某某的丈夫激动不已:“真没想到,家门口还有免费的代理律师帮我们维权,太谢谢法律援助中心了。”

  “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类似这样的法律援助工作每天都在我们的站点发生。”市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负责人徐新华介绍,为了让有法律援助需求的困难群众,能在第一时间就近获取优质法律服务,近年来,他们大力完善公共法律服务站点建设,并将法律援助服务阵地延伸至农村一线,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获得法律援助。据悉,到目前为止,我市已建成集法律援助、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于一体的“窗口化”、“一站式”综合性公共法律服务平台13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209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700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推进结对帮建  更好满足群众法律援助需求

  “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同时,为了满足广大农村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需求,我们还推动法律服务工作者与各站点对接,破解基层法律服务资源不足难题。”采访中,徐新华介绍,他们在全市12个县(市、区)中探索建立了“站所对接”帮建机制:各县(市、区)推动本地优秀律师事务所与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人才资源共享、工作优势互补、专项活动共创”的帮建关系。每家律所指派数名律师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值班,通过面对面、视频等方式解答群众相关法律咨询问题,倾听群众诉求,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律所每年组织律师到结对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开展普法讲座、法治宣传、“法律明白人”培养授课等活动;积极参与化解乡、村两级重大复杂疑难矛盾纠纷。迄今为止,12个县(市、区)已建立法律顾问团,211个乡镇、2239个村(居)委会配备法律顾问。

  徐新华表示,在结对帮建过程中,他们还组织全市264名优秀党员律师,成立了21支上饶律师“志敏先锋”公益法律服务队,深入全市各村(居)开展法律援助服务工作,主动当好乡村邻里解答法律疑问当好咨询员、化解邻里纠纷当好调解员、开展法治讲座当好宣传员、农村“法律明白人”业务培训员,切实让困难群众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损害时能够及时得到法律援助。

  “有什么法律问题不用跑城里,村里就能获得专业地法律帮助。”走访中,不少困难群众表示,帮建机制下,他们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面对面”的法律援助服务。    

  开辟绿色通道  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法律援助工作是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尤其是经济困难群众可以平等享有获得法律服务的机会,切实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徐新华表示,看似普通的法律问题,却都是群众心里“天大的事”,让困难群众平等获得法律保护,是一项民生工程,也是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了更加方便群众,当前,他们还不断健全完善法律援助便民措施。

  “我们充分利用实体、热线、网络这三大平台。组建了上饶市12348法律服务热线律师团队,由专业律师接听热线,实行365天工作制。同时,积极推广运用远程视频法律服务,为办事群众随时获得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徐新华说,同时,他们还开辟了重点人群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办理流程,做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据统计,截至去年11月22日,全市共办理公共法律服务事项141666件,其中实体平台123528件,热线平台18022件,网络平台116件,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6981件。“下一步,我们将以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点的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法律服务的满意度、公信力。采取培训上岗、定期培训等方式,提高公共法律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为群众提供更高水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徐新华表示。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