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李秉贵问答网
2024-05-23 22:38:15

声声祝福迎新春 默默付出护安宁

本报讯 记者陈绍鹏报道:除夕,在广大市民阖家团圆之际,许多人仍坚守岗位、默默奉献。2月9日,除夕上午,市委书记陈云,市委副书记、市长邱向军走访慰问坚守岗位的一线干部职工,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各条战线广大劳动者致以节日问候和新春祝福,并检查安全生产、民生保障等工作,感谢大家为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市民平安过节而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勉励大家抖擞精神、保持干劲,精细保运行,精心保安全,确保人民群众过上一个欢乐祥和、平安幸福的春节。

饶清华、吴树俭、潘表光、蔡宜萍、孔先锋、毛祖宾参加。

来到广信区旭日派出所、广信区交警大队旭日中队,消防救援支队三清山大道特勤站,陈云、邱向军与正在执勤的公安民警、消防指战员亲切交流,向全市公安民警和消防指战员致以诚挚问候,希望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树牢底线思维、筑牢安全防线,做好治安管理、社会稳定、应急救援、服务群众等各项工作,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安全稳定,积极塑造开放包容的城市形象。

在嘉百乐超市友邦店,陈云、邱向军与顾客、商场工作人员深入交流,察看市场供应、安全管理等情况,实地检查消防安全措施落实情况。陈云、邱向军强调,要加强食品安全质量监管,及时排查整治消防安全等各类风险隐患,持续在拓展货源、丰富品种、保证质量上下功夫,确保商品供应充足、价格稳定,让人民群众安全舒心过大年。

春节期间,用气用电用水需求旺盛,不少职工仍然坚守一线。陈云、邱向军先后来到大通燃气加气站、国网上饶供电公司电力调度应急中心、市自来水公司水质监测中心,详细了解安全生产、应急抢修、服务保障等情况,向值班值守人员致以春节祝福,希望大家加强值班值守,做实做细应急预案,加快应急处置抢修,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让人民群众过一个祥和喜庆的春节。

在顺丰速运江湾丽城营业部、松山保洁站,快递员工、环卫工人正在紧张有序工作。陈云、邱向军与大家一一握手、拉起家常,祝大家龙年阖家幸福、万事如意。陈云、邱向军说,你们用勤劳双手和辛勤汗水换来了便捷的群众生活、整洁的城市环境,是“最辛勤的劳动者”。全社会都应该更加理解、尊重和关爱环卫工人、快递小哥等一线劳动者,为他们提供更多遮风挡雨、休息歇脚的地方。

陈云、邱向军来到信州区东市街道“E呼即办”综合治理中心,看望工作人员,了解“E呼即办”开展情况,勉励大家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开展好“E呼即办”群众诉求办理提速提质提效工作,在第一时间把群众诉求办好办到位。

德兴首条全自动高速育秧流水线投运

德兴讯 人勤春来早,春耕正当时。日前,笔者在德兴市泗洲镇新建的华文农场水稻育秧中心看到,由该镇种粮大户王德文投资300余万元引进的全自动高速育秧机正在自动高速育秧。这是德兴市首条全自动高速育秧流水线。

据了解,该设备配置一键启动、一键暂停功能,可以自动供盘,自动上土和叠盘,并安装了智能码垛机器人,每小时可播稻种1500盘,每天育的秧可满足800亩大田插秧需求。同时育秧技术也是国内先进,包括先进的浸种药剂,恒温增氧浸种,恒温恒湿叠盘暗化催芽,无纺布覆盖等旱育秧技术,确保苗齐苗壮、抗寒性好,早稻秧不发生立枯病,中晚稻秧苗也不会发生徒长苗弱现象。

王德文是德兴市泗洲镇王村村民,多年来他一直热衷于种粮食,从当年的几亩到几十几百亩再发展到千余亩,不仅成为泗洲的种粮大户也是德兴市种粮大户。为了更好地节约粮食生产成本,育出高质量的秧苗,保障粮食增产增收,在德兴市农业农村局和泗洲镇的大力支持下,王德文创办了德兴市华文农场水稻育秧中心,在引进全自动高速育秧机的同时,还引进了先进的烘干设备。今年他计划种粮1300亩,其中早稻400多亩。(邵德初)


让历史文化遗产闪耀在数字时代

  通过“云游长城”小程序,可在线沉浸式体验“爬长城”“修长城”;为敦煌每个洞窟、每幅壁画、每尊彩塑建立数字档案,让更多人更便捷地领略莫高窟魅力……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助力历史文化遗产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也为其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新路径。

  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更好挖掘其多方面价值,使其融入当下人们的生活,是每一代人都面临的课题,也是所有人共同的责任。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为解决这一课题打开了新的空间,并且潜力无穷。

  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而言,数字技术不仅可以创新文物展示的方式,还能为文物的修复和研究创造有利条件。比如,敦煌研究院经过长期探索与研究,形成了一整套针对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的关键技术和工作流程,积累了超过300TB的数字资源,为壁画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借助文物无损成像光谱分析系统、三维激光扫描及打印等装备,秦始皇兵马俑制作工艺与色彩得以复原,研究人员因此可以采取更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通过三维重建、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文物进行数字化保护与利用,不仅能让更多人看到文物的本来面貌,也让保护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总是和社会发展进步相伴而行。当前,各种沉浸式、互动式数字技术的兴起,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为更多人了解,为历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创造了新的可能。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三星堆奇幻之旅》,通过即时云渲染技术,将三星堆考古发掘大棚、三星堆数字博物馆以及古蜀王国等场景相结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苏绣、扬州漆器等静态的非遗产品,通过动画的方式呈现非遗技艺制备过程、用料等,在现代生活中找到新的表达方式,得以“活”起来。把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做好实物传承,还能更好地赓续文化精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我国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数字技术应用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应加快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进一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数据价值,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存储、表达和传播各环节,不断拓展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技术、新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一批兼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数字技术专业知识的交叉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提供强大人才支撑。

  历史文化遗产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我们一定要完整交给后人。以科技的力量赋能文物保护,以创意的活水激发文化创新,必将更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注入强劲动能。

  (李晓红)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