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彭万里问答网
2024-05-24 02:39:28

乡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的繁荣兴盛。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号召,为文化产业在振兴乡村中发挥重要作用提供了广阔空间和良好机遇。

  2022年4月,多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到2025年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得到有效激活,乡村文化业态丰富发展的目标。一幅绚丽壮美的乡村文化产业蓝图已经绘就,等待着我们去实现。

  文化产业是智力密集、创意密集、人才密集的朝阳产业,但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必须立足于乡村的特点和实际,才能使文化产业真正在乡村扎根。和任何产业一样,在乡村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实现资源、人才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因此,首要的便是准确认识本土本乡的文化资源禀赋,挖掘其独特性和唯一性,凸显其稀缺性。在全国各地普遍掀起乡村文化产业发展热潮时,这是需要格外重视的一个问题。

  文化因独特而充满魅力。近年来,不少地方在挖掘乡土文化资源、实现产业化转化的过程中大胆探索、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取得了丰硕成果。河南安阳林州石板岩镇位于太行山深处,拥有不少传统村落。当地挖掘村落文化内涵,发展写生产业,吸引美术院校和机构在此设立写生基地。大量人群前来古村落写生,为传统村落的发展增添活力。山西长治武乡县五村打造“农耕文化体验基地”,举办“五村播种节”,吸引全国各地数百位摄影家来此创作采风,带动当地发展旅游、餐饮,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村、富裕村。江西黎川县发展油画产业,使这个大山环绕的革命老区成为年吸引游客10万余人、油画产值超6亿元的文化产业基地……这些成功的案例说明,善于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文化产业在乡村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径。

  乡村有大美,但只有善于发现美,才能使资源变成产业。传统村落在村民眼中也许平平无奇,但在美术家眼里却代表着传统建筑之美;耕田犁地、祭祀祈福的民间风俗也许当地人早已习以为常,但在摄影家的眼中却是创作的大好素材。所以,如果能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待乡土文化资源,充分认识哪些资源是本地独有的、哪些特点是最具地域特色的,就能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打开思路。

  强调乡土文化资源的独特性,也是避免千人一面、模仿雷同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国地域辽阔,南北不同、东西各异,辽阔乡村孕育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五色斑斓、丰富多彩的民俗、建筑、饮食、手工艺品、非遗技艺等,凸显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事业里,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和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凸显其独特性和稀缺性,使文化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共同绘就新时代更加绚丽美好的乡村画卷。(张 贺)

着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 ——四论学习贯彻市委五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深化对内对外开放,以开放促发展,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这为我市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努力方向。

如何持续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让上饶在新一轮发展大潮中占得先机?市委五届五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对此作出具体部署,指出要坚持对标更高标准、更好水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面融入长三角,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充分激发改革开放动力活力。

谋定而动,奋起而行。全市上下要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要求部署上来,坚持强化区域合作,深化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打造区域合作平台,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上狠下功夫,努力实现更高水平、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以高水平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聚焦“凡是长三角能做到的,上饶也要做到”的目标,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深化开放体制机制创新,深入实施新一轮营商环境对标提升行动,纵深推进“E呼即办”“一件事一次办”、“异地通办”、“双随机、一公开、一集中”、相对集中许可权等改革,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机制,积极开展“法治护航”“法企同行”等活动,让各类企业在上饶自由呼吸、充分发展,让高品质营商环境成为上饶更加出彩的新标识。

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需要全面融入长三角。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足、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全面融入长三角,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是上饶拓展发展新空间、构筑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增强前沿意识、开放意识,敢于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以构筑通勤圈、联动赣东北、对接长三角为导向,强化同长三角地区交通体系的相互联通、运输方式的相互衔接、开放平台的相互协同,不断深化与长三角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协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务实合作,全面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需要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只有高标准的平台,才能有效聚集高质量的发展要素。要抓好国际陆港建设,深化上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上饶综合保税区运营,稳定铁海联运运行,加快开发区创新发展,搭建起多类型、多层次、广覆盖的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体系,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勇争一流的拼劲,不断提升平台辐射带动能力,全力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载体支撑。

他扶养了一个非亲非故的“亲兄弟”——记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丁国学

  因为一句“让我来照顾你吧”,铅山县汪二镇下四村村民丁国学,无偿照顾与自己非亲非故的流浪盲人邱松仔33年,也因此获评2022年下半年度“上饶好人”、2023年第一季度“江西好人”。

  邱松仔1947年出生,出生不久便双目失明,4岁父亲过世、5岁母亲改嫁,一直与大伯相依为命。大伯年老住进了敬老院后,17岁的邱松仔只好独自一人乞讨为生。

  1990年4月,已经流浪了20余年的邱松仔一路乞讨,来到下四村,遇见了同样独身、比自己小一岁的丁国学。丁国学觉得邱松仔很可怜,就对他说:“你跟着我,让我来照顾你吧。”这一照顾,就是33年。

  其实,当时丁国学的生活并不宽裕,仅靠着两亩田地维持基本生活。多了一个要照顾的“哥哥”,他的生活也发生了一些变化。除了种好两亩地,丁国学开始每天起早贪黑外出捡“破烂”。出门之前,他会给邱松仔安排好吃的、用的,并买了一台收音机供他打发时间;回来之后,做饭、洗衣、叠被子、打扫房间,丁国学一人包办,将邱松仔生活照顾得井井有条。2006年以后,两位老人先后领上了低保,被列为精准扶贫对象,并成为了五保户。政府出钱对他们居住的房子进行了维修,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如今,两位老人都已经是古稀之年。他们的事迹在乡间广为流传,一“遇”伴终生的佳话被人们津津乐道,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丁国学很照顾我,我在他家住了33年了,我们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非常感谢他的照顾!”邱松仔常说,遇到丁国学是他这辈子的福气。丁国学则说:“我认下这个兄弟就会对他负责下去,一直到力不能及。”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