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刘造时问答网
2024-05-14 23:49:20

广信区全力筑牢防汛“安全堤”

广信讯 进入汛期以来,广信区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三个重点,五个确保”防汛总目标,立足防大汛、抗大灾、抢大险,从落实各项防汛责任,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和隐患排查整治等方面着手,全力备战,进一步筑牢防汛“安全堤”。

该区制定并下发了防汛抗旱工作方案,先后多次召开了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对防汛机构调整、防汛责任制落实、防汛物资储备、抢险队伍组建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同时,严格落实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全区各水库、山塘、山洪灾害重点危险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全覆盖落实了责任人,明确了防汛职责。目前,全区21个乡镇街道、198个行政村(社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均制定完毕。

为防范化解风险隐患,该区强化汛前检查,全力做好隐患排查整治。该区先后下发了《关于做好2024年汛前防汛检查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2024年全区汛前检查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按照“单位自查、行业检查、防指挂点单位督查”三个层次,组织各地各部门开展防汛隐患排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患逐项建立台账并实行销号管理。同时对重要风险隐患进行跟踪督办,对一时不能整改完成的,督促有关单位做好度汛方案及抢险应急预案,坚决防止“带病入汛”。

该区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原则,采取区、乡两级储备方式,全力做好防汛物资、队伍准备,全面落实应急保障,切实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确保全区安全度汛。目前,全区储备防汛抢险舟、橡皮艇、发电机、抢险照明灯具、救生衣、救生圈、麻袋、编织袋、救生抛投器等防汛物资4万余件。与此同时,为切实做好防汛抢险技术指导,组建了由10名专家技术人员组成的区本级水利防汛抢险专家组,成立了23支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时刻保持备战状态,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黄宗振)

婺源:农民画进校园 播撒文艺种子

  今年以来,为播撒文艺种子,深化素质教育,婺源县紫阳一小组建首批农民画特色班小学员20人,婺源县民协农民画创作乡土名家应邀开展专题授课。同时,为讲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精彩故事,讴歌幸福美好生活,婺源县民协组织农民画创作小组精心绘制完成10米长卷农民画《飞跃石门》,成了“农民画进校园”巡展的点睛之笔。一幅幅风格奇特、观点鲜明、健康向上的农民画作品,勾勒婺源好风光、描绘婺源好生活、展现婺源精气神,受到了学校师生一致好评。

  “我们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播撒文艺种子、培育文艺新秀,促进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深化立德树人。”婺源县紫阳一小党总支书记汪海蛟表示,在开展“农民画进校园”公益作品展的同时,学校成立农民画特色班,进一步拓宽学校素质教育新路径。今年12月,在江西省林业局举办的2023年“百湿千校万人”湿地自然教育系列活动中,紫阳一小多位学生的参赛作品获奖。

让“创新花”结出“发展果”

不少科学家将人类科学技术“爆炸式飞跃”的时间点,称为科技革命“奇点”。对于人类距离“奇点”还有多远,学者预测并不一致。在博鳌亚洲论坛2024年年会分论坛上,中外嘉宾围绕科技革命“奇点”发表各自见解。许多与会嘉宾认同,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再到纳米技术,一个个看似“超越现实”的创新成果正在加速涌现,为发展赋能、为生活添彩。

在海南,一个个关于海洋的美丽传说广为流传,折射出先民对这片蔚蓝空间的敬畏与向往。如今,科技揭开海洋的神秘面纱,帮助人们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从“普盛海洋牧场3号”半潜深海,打造智慧渔业建设“海上粮仓”,到洋浦海上风电产业园建设按下“加速键”,即将全面达产,海洋科技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助力海南将更多不可能变为可能。着眼未来,做好“向海图强”大文章,必须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向“新”前行,既要把握科技发展大方向,又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过去海南科技供给不足,补短板是共识,关键是怎么补、往哪补。近年来,海南用好“温度”“深度”“纬度”“绿色”优势,找准创新“切入点”。在南繁“热土”,育种技术持续突破;从“嫦娥揽月”到“天问探火”,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正逐渐成为航天强国的圆梦之地;“两船两器”“深海一号”等一批重大深海装备,在海南落地运行……奔跑在科技创新的赛道上,立足自身资源禀赋,更好补短板锻长板,才能形成比较优势,实现追赶、超越。

让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关键在于营造重视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林深则鸟栖,水广则鱼游。从开放实验室大型仪器,到数千亩南繁共享用地上线,科创土壤愈发肥沃;实施“揭榜挂帅”,吸引人才破解“卡脖子”难题;设置专门项目,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第一桶金”支持……今日海南多措并举,广纳四海贤才。从强化人才支撑,到优化科研环境,再到促进产业落地,让创新成果拔节生长,就要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打通堵点卡点,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厚土壤。

科技创新的价值在于运用。发展新质生产力,尤须发力产业创新。在种业方面,我国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南繁获得,占全国审定新品种的70%以上,涉南繁硅谷种业经营主体收入总额突破100亿元;在航天方面,我国首个商业航天发射场落户文昌,配套服务等项目先后落地,航天产业集群初显;在深海方面,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已聚集海洋产业类企业上千家。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海南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正不断转化为发展“加速度”。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做好产业升级大文章,方能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个个推进创新的海南故事,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找准自身优势,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带动全局,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就一定能让“创新花”源源不断结出“发展果”。

(尹双红)


发布于:上思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